臨近年關(guān),各種應酬越來越多,加上訪親探友,不免多飲幾杯。于是,各種“解酒藥”又成了不少人的“護身符”。記者走訪北京市的多家藥店后發(fā)現(xiàn),打著保肝、醒酒等各種旗號的“解酒藥”,紛紛被擺到了顯眼的位置。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yī)院肝病科主任張鴻飛教授指出,酒精對肝臟的損傷很大,很多解酒藥號稱能保肝、護肝,加速酒精代謝,實際上言過其實,“治標不治本”。
酒精進入人體后,都要靠肝臟來解毒。在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等“解酒酶”的作用下,乙醇會被轉(zhuǎn)變?yōu)橐胰⒁宜幔敝磷兂啥趸己退堷欙w教授介紹,由于不同的人體內(nèi)“解酒酶”的數(shù)量差異很大,因此酒量可能很懸殊。目前的解酒產(chǎn)品還無法明確能夠增加“解酒酶”的數(shù)量。它們只能緩解酒后出現(xiàn)的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等不適癥狀。而且,藥物成分本身也需要通過肝臟代謝,會加重肝臟負擔。
還有很多“解酒藥”的主要成分是中藥,如葛花、枸杞等。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常章富教授介紹說,這些藥物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也無法分解酒精,而一些具有清熱、和胃、生津、利尿作用的中藥,主要也是緩解醉酒者腹脹、惡心等不適癥狀。(東南網(wǎng)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