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鐵路局重慶榮昌車站值班員徐前凱見義勇為的事跡感動眾多網友,大家紛紛為他的善良、勇敢點贊。手術醒來后,當問到徐前凱后不后悔做了這個決定時,他回答:“犧牲一條腿,救回一條命,我不悔!”不過,網友卻為這樣做值不值的問題吵翻了。(7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 見義勇為的社會價值無需討論,所弘揚的社會正氣,散發的人性溫度,釋放的人際溫暖,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因此見義勇為千古以來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層面,都是所倡導的道德價值導向。當然,見義勇為會面臨著很多現實的風險,如救人可能付出傷殘乃至生命的代價,客觀來說個體在實施見義勇為時,既在用行為捍衛道德的價值導向,同時也在犧牲自身的利益、個體的價值,來保護他人的利益、保全他人的價值,從而衍生出了諸如救人值不值的爭議,譬如本案,從道德價值的角度而言,這樣的爭議顯然是偽命題,特別是用年齡、地位以及代價的大小作為判斷的尺度,有違生命平等的觀念,如果見義勇為過于算計代價、視被救者價值幾何,風險大的不救、年齡大的不救,諸如此類選擇性救人,毫無疑問會讓見義勇為掉入偽道義的困境。 但是,也要看到見義勇為所造成的傷害、今后生活所面臨的長期困難,卻是不容回避的問題。譬如,徐前凱“犧牲一條腿,救回一條命”,所帶來身體的殘缺,正值風化正茂的年齡,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父母需要贍養,因為一次見義勇為的行為,帶來終身的不便,這或許是一些人認為“救人不值”的重要原因。毫無疑問,這歸根到底仍然是如何讓見義勇為者流血不流淚,救人英雄終身無悔的命題。 相對于重視對見義勇為的獎勵而言,見義勇為受傷致殘人員的保障一直都是薄弱之處,去年,海南的一份調查顯示,該省現有見義勇為先進分子396人,其中,201名受傷人員中生活困難的為157人,七成以上都面臨生活之憂,約有60%需要后續治療,其中42人需要日常性后續治療,但是他們的治療費用沒有著落,這是全國見義勇為人員生存現狀的縮影。受傷致殘見義勇為人員的終生生活問題,不可能靠一次高尚光榮的道德褒獎與一次獎勵來解決,正是因為缺少保障的連續性,導致見義勇為時過境遷的現實落差,才會讓人們因為擔憂而產生“救人值不值”價值比較的懷疑,松動人們對于見義勇為價值導向的信心。 相對于道德的說教,“救人值不值”爭議,恐怕更須制度來消弭,即健立健全見義勇為終身的保障制度,讓他們實現傷有所醫,父母及自身養老有所幫助,個人就業、子女教育等實際困難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等等。今年3月,公安部發布《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征求意見稿)》,從國家層面首次立法確立見義勇為的法律地位,邁出了構建統一保障兜底的關鍵一步,期待立法進程加快,也期待各地在落實層面上,把關愛與保障融入日常,讓見義勇為的價值不再干癟。 |
相關閱讀:
- [ 07-07]干部救災他人撐傘受處分不冤
- [ 07-04]志愿者在防汛救災中詮釋互助精神
- [ 06-27]“救100個病人不如發1篇論文”值得反思
- [ 06-27]愛心誠可貴,但救援需要配合有序
- [ 06-16]救“拉年輕人墊背”的老人 值不值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