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做合格黨員需要強化黨員意識 黨員意識是共產黨員思想覺悟和黨性修養的集中體現,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當前正在全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將“解決一些黨員黨的意識淡化的問題”作為著力點之一,既有現實的針對性,也是做合格黨員的內在要求。 強化黨員意識意義深遠 黨員應當具有黨員意識,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現實中仍有一些黨員看齊意識不強,不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在黨不言黨、不愛黨、不護黨、不為黨,組織紀律散漫,不按規定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按時交納黨費,不完成黨組織分配的任務,不按黨的組織原則辦事。這些現象的存在,既妨礙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黨的形象,削弱了黨的威信。 強化黨員意識有利于建構黨的形象。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活動的主體,黨的整體形象由黨員個體形象集合而成,而支配黨員個體思想、觀念、行為的內核主要是黨員意識。黨員意識是黨員個體形象建構的基礎,也是黨的整體形象建構的基石。黨員具有黨員意識,黨員個體的思想、觀念、行為體現黨的性質和宗旨,黨員的個體形象才能贏得社會認同,進而建構良好的政黨形象;黨員具有黨員意識,對黨有認同感、歸屬感,全黨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 強化黨員意識有利于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員之所以有別于群眾,就在于黨員能在本職崗位、關鍵時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員意識制約黨員行為和實踐,只有以黨員意識為基礎,使黨員意識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釋放和高度彰顯,才有黨員行動上、實踐上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才能在學習、工作、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成為群眾的表率。 強化黨員意識有利于改變社會風氣。黨員生活在社會之中,社會的不良風氣會影響黨員,黨員的不良思想和行為也會感染社會。當今社會風氣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部分是由于黨員意識淡化導致黨風不正帶來的。強化黨員意識,矯正部分黨員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既有利于改善黨風,也有利于匡正社會風氣。 黨員意識的時代要求 基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的規定,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的論述,當前黨員意識應強調如下五個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意識。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共產主義不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而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旗幟,什么時候都不能丟。共產主義作為一種制度具有必然性,作為一種運動具有現實性,應結合社會主義來理解共產主義。做合格的共產黨員,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心有遠大理想,從現實起步。 二是政治意識。黨的政治屬性要求其成員必須講政治,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黨員能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政治定力,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清晰的政治分辨力,對于政治上的大是大非,能基于科學的政治思想、政治觀點作出理性評價和判斷,以確保政治方向正確,避免出現根本性錯誤。“四個意識”中的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就其性質而言都屬于政治意識的范疇,是政治意識的具體表達。 三是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這一宗旨需要黨員的具體實踐來體現。黨員心系群眾,為群眾干實事、解難事,真正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黨的宗旨才能得到充分顯現,黨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四是擔當意識。黨要完成歷史、時代賦予的任務,需要每個黨員有所作為、有所擔當。黨員要立足本職崗位,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發揮模范作用、骨干作用;黨員要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實踐指南;黨員要為黨分憂、為黨擔責,在黨的事業需要黨員站出來、挺得住的時候,能勇敢地站出來、挺起來。 五是底線意識。黨員也是人,要遵守道德底線、紀律底線、法律底線等做人的基本底線。黨員要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住道德底線;黨員要嚴守政治規矩和黨的紀律,不逾矩、不違紀,守住紀律底線;黨員要遵守國家的法律,具有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守住法律底線。 強化黨員意識的具體路徑 作為黨員,強化黨員意識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將伴隨黨員的一生。就當前來說,強化黨員意識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通過學習強化黨員意識。黨員意識來源于對黨的性質宗旨、黨的奮斗目標和階段性任務、黨員權利義務的準確把握,只有通過學習,回溯黨的歷史,重溫黨內法規的規定,掌握不同時代、不同階段賦予黨員的使命,才能明晰黨員意識的內涵,發揮黨員意識對于黨員思想行為的引領作用。 通過實踐強化黨員意識。實踐出真知,基于實踐體驗的黨員意識記憶深刻、影響持久,走向實踐、化為實踐黨員意識才能得到充分表達。黨員意識的內涵隨實踐而發展,黨員意識的價值因實踐而綻放。 通過榜樣示范強化黨員意識。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當今時代的黨員教育仍然需要榜樣。通過塑造、樹立榜樣黨員,作為全體黨員學習、追趕的標桿,發揮榜樣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有利于強化全體黨員的黨員意識。 通過制度建設強化黨員意識。黨員意識的強化主要依靠黨員自身的修養,但需要相應的制度安排和制度保障。如對缺少擔當意識,不作為、懶作為的黨員干部及時調整崗位,對于強化擔當意識具有警示作用;對于在黨不言黨、不愛黨、不護黨、不為黨的黨員及時進行清理,完善黨員退出機制,有利于強化黨員的政治意識、宗旨意識和底線意識。 作者系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