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看病有多難,舉目可見,無需例證。因為醫療資源緊張,名醫院不多,帶來了掛號難、舍近求遠就醫等現實問題。而隨著民營醫院的引入,醫療機構在數量上將會絕對增加,僅這一點,對緩解看病難也是有益的。 更主要的是,隨著醫療市場固有壟斷模式的被漸次打破,多元化辦醫格局的逐步形成,醫院不管姓“公”姓“私”,都被放上了同一競爭平臺,這對哪一方,都是機會,都是壓力。單說公立醫院。從其性質看,公益性是其天然屬性,因而,其提供給公眾的醫療服務就該以“普適性”為前提。然而,面對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因經不起利益誘惑而呈現貴族化傾向的并不少見,這早已引發社會民怨。民營醫院的及時補倉,就很好地規避了公立醫院不該存在的就醫“私人定制”問題,使公益性得以最大化有了可能。 患者就醫選擇多了,就有了話語權。誰的性價比高,誰的服務更優質,高下優劣自然立見分曉。“誰是騾子誰是馬,拉出來遛”的倒逼力量是巨大的。誰想在市場上立穩腳跟,誰就不得不去積極轉換思維,提升運營質態,用服務與水平贏得市場。這對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積弊,必大有裨益。 正是出于對現實之需的考量,去年國家發改委、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通過一攬子政策激勵措施,來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領域。死水中放了鯰魚,一攪活,就能帶來活力,其效果則可預見。普惠的是百姓,百姓自然也歡迎。 站在民營醫院一頭看,高額獎勵政策為他們打開了創業、服務的舞臺空間,是個大利好,跳得精彩,皆大歡喜,問題是:若跳孬了,跳越界了,隨時關閉的按鈕在哪?雖說收回補助也是一種懲罰,但總歸太輕。所以,對于主管部門,接下來要做的,除了提升外部監管力量,增強約束懲戒機制外,還應訂立一個完善的逐出機制,對于醫療市場秩序的攪局者,應果斷地淘汰出局。 |
相關閱讀:
- [ 07-07]三級醫院取消門診,請慎用行政之手
- [ 07-02]公立醫院改革不能在“拆東補西”里打轉
- [ 07-02]醫院院長可不能只“霸氣”于抓人
- [ 06-26]醫院鬧烏龍不可輕忽
- [ 06-26]男子患有婦科病,醫院該吃藥了
- [ 06-16]“民辦公營”醫院期待“鯰魚效應”
- [ 06-09]醫患信任缺失,打砸醫院不止
- [ 06-05]“全球最大醫院”該減肥瘦身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