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環保問題成為全民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3月7日,環保部新任部長陳吉寧在新聞發布會上,亮出了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心和承諾。他表示,將徹底解決環評“紅頂中介”的問題,今年率先將環保部所屬事業單位的8個環評機構全部從環保部脫離,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脫離。 多年來,環保執法給公眾留下的印象是,長期扮演“小媳婦”角色,腰桿一直挺不起來。因此,許多人力挺環保部門擴權,支持環保部門亮劍,勇于向污染宣戰。 環保執法軟弱無力,意味著污染治理的潰敗,其后果的嚴重性不言而喻。隨著新環保法正式實施,環保部門擁有更加堅固的法律之盾,可以大膽地亮出環保的鋼牙利齒。然而,長期以來存在的各種環評亂象表明,環保要真正硬起來,除了必須敢于向污染亮劍,還必須勇于自我開刀,割斷公權力與各種不法利益千絲萬縷的關聯。將環保部門所屬環評機構“脫鉤”,根除“紅頂中介”現象,就是為了在公權力與市場之間設置一層絕緣體。 環評是環境保護的前置關口,是遏制污染不可缺失的制度屏障。但在現實中,環評領域卻是亂象叢生,積重難返。這一方面表現在環評機構管理混亂,存在各種行業弊端。如許多環評機構都存在環評師掛靠問題,造成“有資質的不干活,干活的沒資質”等怪象。又如環評機構為追逐盈利而喪失獨立、客觀原則,存在環評報告給錢就給簽字等虛假行為。另一方面則表現在環保部門人員利用權力插手、干預環評過程,由此產生“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等現象。 事實表明,環保部門既要挺直腰桿,敢于亮劍,也要依法執法,有權不任性。執法權缺失的環保部門,形同沒有牙齒的老虎,只能成為橡皮圖章;有權但缺少監督制約,卻又可能導致權力失控,因此產生權錢交易等違法亂紀行為。在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環保擴權呼聲高漲的當下,既要支持環保部門敢擔當、勇作為,也要對權力的運作規律保持清醒認識,杜絕不作為、亂作為,避免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的承諾踩空。 從這個角度來講,徹底解決環評“紅頂中介”現象,不僅要根除政府權力與環評機構的曖昧關系,還應擴大公眾參與,讓公眾對環評有真正的話語權,對可能存在的濫權和不當牟利行為有監督權。倘若只是讓政府部門所屬的環評機構“脫鉤”,而對公權力缺乏監督,仍有可能發生暗箱操作、貪污腐敗等現象。環評是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必須啃的一塊硬骨頭,在這其中,能否對權力進行有效監督與約束,實乃決定成敗的關鍵。 時至今日,環境污染問題逼到了每個人的家門口,“重典治亂”已成為公眾最強烈的呼聲。同時不能忽視,讓權力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也是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這個原則在任何情況下同樣不能失守。 |
相關閱讀:
- [ 03-06]“環保”成為人大會議“最熱詞”
- [ 03-04]新環保法的威力被誰打了“折扣”?
- [ 03-04]對環保執法不作為要倒查責任
- [ 02-25]鞭炮聲稀議環保
- [ 02-16]環保豈能止步于“不出事”
- [ 01-31]為環保執法強起來“點贊”
- [ 01-18]新環保法實施為何排污依舊
- [ 01-16]最強環保部門才能執行最嚴環保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