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緣何屢被冠以“天價”之名?
2015-02-03 15:12:0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針對此前被曝政府采購“天價公共自行車”,安徽阜陽市政府經過調查后作出回應稱,“天價”系誤讀,這一公共自行車系統的6488萬元總采購費用中不只包括自行車,還同時包括了工程建設費和運行維護費用。(2月3日 新京報) 近年來,政府部門在招標采購中不斷出現貨真價實的“天價采購”現象,“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現象早已為輿論詬病不已。因而百姓早已形成了思維慣性,每當采購新聞爆出時,自然愛用自己的方式去計算出每件貨品的單價,輕而易舉地給政府采購冠以“天價”之名,認為但凡有采購必定有貓膩,正所謂“三人成虎”,誤讀自此而來。此前有湖北黃石食藥監局的“天價制服”,現在又有安徽阜陽的“天價公共自行車”,這倆“躺槍”的采購品確實有點冤。 值得注意的是,百姓的猜測往往伴隨著政府“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舉動。不得不說,每當有些事件讓政府成為輿論焦點時,政府方面總是存在著鴕鳥心態,選擇“低調處理”,當事件不斷升溫,消息再也“捂不住”,出現事件越來越“火”難以控制時,才讓解釋“千呼萬喚始出來”。殊不知,正是這樣“慢半拍”的被動應對方式讓政府的公信力嚴重受挫。此次也是源于官方沒能在公布伊始便做好信息的公開,其中兩次購買公共自行車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費用的列支更是在事后被“對比”,讓官方“百口莫辯”。 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論是采購還是其他政策類信息的發布,政府都應在第一時間權威“發聲”,向人民群眾“交實底”。政府屢屢被質疑“天價采購”反映出來的不只是以往政府“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留下的后遺癥,更體現出了有關部門故弄玄虛、糊弄公眾的投機想法,如此一來,公眾又怎能不質疑采購中存在貓膩呢?所以說,政府要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維護政府公信力,要學會用公開透明的程序來重塑百姓對政府信任,要學會新媒體時代下在全天候探照燈的監督下工作,如此才能避免“誤讀”,真正取信于民。 |
相關閱讀:
- [ 01-14]藥品采購如何發揮團購優勢
- [ 01-02]政府采購:用“倒追法”確保全程可溯
- [ 12-02]政府采購實施“廉潔準入”應全國推廣
- [ 09-10]次品課桌,見證“次品”采購
- [ 07-15]以政府采購引領綠色風尚(人民時評)
- [ 07-04]治理采購腐敗 先統一采購平臺
- [ 06-24]PMI向好可能是昂揚數據的先聲
- [ 06-12]食品安全紅黑榜要通上“高壓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