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媒體報道“東莞娛樂場所已有80%依法恢復營業”的消息,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自從今年2月涉黃問題被曝光后,東莞全市娛樂場所全面停業整頓。據統計,集中掃黃以來東莞全市公安機關共打擊涉黃刑事案件281宗,查處涉黃治安案件530宗,抓獲犯罪嫌疑人700人,處理違規人員1552人。經過三個月的打黃專項整治行動,東莞包括桑拿、沐足、歌舞在內的1134家娛樂場所已經恢復營業,復業率接近80%。 有人擔心,“黃”、“毒”再度抬頭,東莞市有關部門為此召集全市娛樂場所經營管理者進行打擊整治涉黃問題警示談話,并簽訂娛樂服務場所治安管理責任書以及警示談話記錄表。 筆者認為,首先,東莞娛樂場所在守法的前提下恢復營業在情理之中,不必大驚小怪。一個城市有娛樂市場存在的需要,不應該“一棒子打死”,當然必須依法依規經營。有人也許會說,依法依規經營就沒有人來娛樂了。這是杞人憂天,市場是最好的選擇。健康的娛樂是為了身心健康,就像足療,本來源自傳統的推拿按摩,現在某些沐足店因為涉黃而連累中醫的這部分精華被污名化。如果依法經營,就可以推動保健業的大發展,服務更多需要養生保健的人群。 其次,東莞不可能長時間投入大量警力進行“掃黃”。一個城市的發展,會有很多包括民生、教育、醫療、環保更重要的內容和議題,不可能把大多數精力都放在掃黃上,這不現實。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啟動之年,需要研究的內容、需要關注的話題非常之多,東莞經濟也迫切需要轉型。近年來東莞制造業式微,娛樂業畸形生長,嚴重損害東莞經濟的長期發展。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為長遠利益,東莞經濟迫切需要轉型升級,這樣才不會被遮遮掩掩的娛樂經濟再次絆倒。 第三,東莞娛樂業的生存之路,最終需要公眾和媒體監督以及法律監管形成合力,上下齊心。據媒體報道,部分涉黃的人員并沒有完全離開東莞,有的通過沐足技師的幌子以及網絡、短信、微信等平臺“打游擊”重操舊業,顯得更加隱蔽。這就需要公眾和媒體的一起監督,需要有關部門的嚴格監管,形成一道無形的“屏蔽網”,而不是僅僅依靠娛樂服務場所治安管理責任書。性是人性的原始欲望,娛樂場所為一些人性的沖動提供了某種可能,一紙責任書難以約束。就像有的公共部門領導干部需要簽訂廉政建設責任書,結果仍然是臺上反腐敗,臺下真腐敗,最終還是需要紀檢監察部門鐵拳出擊。▲(作者是江蘇省行政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
相關閱讀:
- [ 07-30]東莞8成娛樂場所復業,舍不得孩子咋套狼?
- [ 06-10]東莞“陪審實踐”的可貴之處
- [ 04-10]東莞已在“我證”,何不寬容等待?
- [ 04-10]市長難道真沒想到東莞涉黃曾那么厲害
- [ 03-19]查一查“東莞丐幫”制造了多少罪惡
- [ 03-19]“東莞丐幫”,乞丐制造
- [ 03-04]如何解讀東莞市長的3次“嘿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