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文化館里有乾坤 荔城區文化館致力服務基層文化建設
2020-12-23 17:5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顏財斌 我來說兩句
上月,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表彰名單公布,莆田市荔城區文化館名列其中。在莆田市荔城區文化館館長黃金梅看來,擁有這項殊榮,是文化館的榮譽,也是眾多志愿者、參與者的榮譽。“這是對過去工作的一份肯定,也是未來工作的一個起點。”黃金梅說,眼下,找準文化館的定位,是緊要事。
荔城區文化館在西天尾鎮后黃村直播,介紹荔城非遺文化。(資料圖片) 牢牢建立自信 12月16日,一位七旬長者走進荔城區文化館,手中拿著幾頁快板歌詞,那是他專為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而作的。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市民走進文化館,彰顯普通群眾的文化自信與智慧。“文化滲透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很高興看到群眾主動融入其中。”黃金梅說,潤物細無聲,提高群眾的文化自信,是文化館的一件大事,必須持之以恒。 身為荔城區文化館的常年志愿者,鄭百雄最有體會。他一會在大型情景劇《禪武南少林》里擔任后勤,一會又在莆陽宋城廟會現場演奏樂器。“參與文化館主辦的活動,我從中感受到了觀眾的熱情和需求,以及中華文化的魅力,更有自信把志愿者的工作堅持下去。” 要讓文化自信抬頭,還需從地方文化中尋求力量。近年來,荔城區文化館積極挖掘、搶救、整理民間藝術遺產,加大非遺的保護、傳承和宣傳推廣力度。先后建立黃石民間藝術基地、西天尾民間繪畫基地、文化館少兒藝術基地、文峰宮媽祖文化研究基地、瑞云祖廟戲神習俗基地等;組織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進農村進社區,開展“非遺鬧新春”“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等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宣傳活動,以及“鄰里守望情暖荔城”傳統文化進社區、非遺課堂夏令營等活動30多場,通過現場展演、作品展示和動手體驗等方式,普及非遺知識。 在荔城區文化館的規劃中,接下來,還要繼續完善總分館建設,將群眾文化傳播到更廣的地方。同時加強數字文化建設,讓群眾享有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務。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代王冕的這首《墨梅》,讓黃金梅思考更多。回顧過去,荔城區文化館雖然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如何留下“清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