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館里有乾坤 荔城區文化館致力服務基層文化建設
2020-12-23 17:5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顏財斌 我來說兩句
廟會現場,傳統與現代碰撞。(資料圖片) 東南網12月23日訊(本報全媒體記者俞靚 林鵬 沈琳)上月,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表彰名單公布,莆田市荔城區文化館名列其中。 在莆田市荔城區文化館館長黃金梅看來,擁有這項殊榮,是文化館的榮譽,也是眾多志愿者、參與者的榮譽。“這是對過去工作的一份肯定,也是未來工作的一個起點。”黃金梅說,眼下,找準文化館的定位,是緊要事。 常常成為焦點 今年8月,荔城區文化館舉辦了首屆農民畫免費培訓班。學員們在專業輔導老師的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自主創作、現場交流、后期修改后,一幅幅主題鮮明、色彩明快的農民畫作品誕生了。 不久之后,荔城區文化館的門口,就擺上了系列公益宣傳畫,這些生機盎然的作品正是農民畫的衍生品。“我們為之前的農民畫添上一二元素,它們就成為獨一無二的原創作品,一舉兩得。”黃金梅說,不少人都忍不住駐足拍照留念。 諸子百家、琴棋書畫,這是大眾對文化館的一般印象。但是,荔城區文化館不止于此。守正創新,是它的一抹亮麗底色。 莆田元宵素有“一月歡騰”的習俗。去年農歷正月廿九,正值莆田地方元宵的最后一晚,俗稱“尾暝”。荔城區文化館的工作人員一合計:“把媽祖‘尾暝燈’和莆陽宋城元宵廟會結合起來如何?”于是,有了一場在巷陌交錯間讓人夢回宋朝的廟會。 當天,莆田古街——縣巷、廟前街人山人海,莆陽宋城廟會在這里舉行。游人賞非遺、品民俗、猜謎語,體驗傳統手工技藝,嘗遍地方特色小吃,在這個廟會上都可實現。最后,再由文峰宮的“媽祖愛元宵長”尾暝燈結尾,為元宵佳節畫上圓滿句號。 一場莆陽宋城廟會,3天共吸引人流量20多萬人次;古譙樓廣場開展“我和我的祖國”快閃,將活動盛況進行線上傳播;導演《禪武南少林》大型情景劇在南少林、會展中心等地演出,觀看人數高達10多萬人次。出品自荔城區文化館的每一個設計,都成為莆田文化界的“爆款”與焦點,荔城特色文化品牌逐漸樹立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