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農業——專線班車
“家里兩畝五分地,全租給東州做蔬菜基地,我在基地上班,每月能領到1200元,”8日,在云霄東州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里,佳洲村村民謝進發笑著告訴記者,“土地出租后,老伴也在基地當農業工人,一年下來兩人掙個2萬多元沒問題。”如今在云霄,像謝進發一樣搭上現代農業這班“專線班車”,成為現代“農業工人”的越來越多。
云霄從2002年開始土地整理之后,隨即跟上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了農產品加工企業落戶,給當地農民帶來了新的增收渠道。東州公司在東廈鎮租地近3000畝,建專屬蔬菜基地;超大現代農業集團在東廈鎮建起1000多畝果蔬基地,上千名農民被聘為農業工人,土地被租用的農民,享受到了土地租金和上班工資的雙重收入。
企業專屬基地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規模效益,增加了租地農民的收入。而企業協議基地和股份制農業合作社模式,也將沒有轉租土地的散戶帶動了起來,企業提供無償技術援助,農戶負責田間管理,不僅產量提高了,而且通過企業引進的品種適銷對路,種多少就能賣多少。
光電產業——高鐵動車
今年以來,位于云霄下河工業集中區的漳州東林電子有限公司變得熱鬧非凡,為趕制一個國際大訂單,公司擴大產能,工人一下子增加到1500人。“好在95%以上的工人都是本地人,多數不需要安排住宿,不然工人安置不了,我們出貨就不可能這么順利。”廠長林秀水說。
與東林公司一墻之隔的福建寶潤光電有限公司最近更是人潮涌動。這個全國最大的節能燈鎮流器板卡生產廠家今年1月才落戶在這個租用的廠區,到3月初當地政府就為其協助招工1000多名,同樣絕大多數是本地農民工。
據介紹,今年春節期間,該縣成功吸引5000多名在外務工的農民在本地企業就業,既解決了企業用工難題,又幫助廣大農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愿望。當然,這要歸功于舉全縣之力打造“電光源之都”的戰略,節能光電產業的蓬勃興起,使當地許多農民從“泥腿子”轉身成為本地產業工人。一些大廠還把一些加工點直接開辦在村莊,大量的家庭婦女一邊做工,一邊兼顧家務和看護小孩、老人,每個月還能有近千元的額外收入呢!
- 2010-04-13海西創業 嚴互佐和她的“高山紅”
- 2010-04-13海西焦點 千名閩商撫州競創業
- 2010-04-09海西人物志 陳德孫:守護省界“北大門”
- 2010-04-09溫州民企全球廣建“溫州鞋都”
- 2010-04-09潮州適齡學童數目在近年呈現銳減趨勢 九年減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