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最大限度打擊刷單,僅靠電商平臺出擊還不夠。公安、工商、網絡等部門要聯合起來,織就更加嚴密的監管網絡,也要在線下發力。】 “電商起訴刷單平臺第一案”,即阿里巴巴起訴杭州簡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案,近日在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落槌。法院認為,簡世公司組織炒信的行為違背了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道德,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并擾亂了電商平臺的經營秩序,一審判決簡世公司賠償阿里巴巴經濟損失20.2萬元,宣判后雙方均未提出上訴,目前該判決已經生效。 花錢雇傭網絡水軍充當刷手,以假亂真的購物方式,替商家將商品刷成好評如潮,再從商家那里賺取傭金,甚至吸引有刷單需求的商家成為其會員并繳納會費,這就是簡世公司的生財之道。為此,他們還專門成立了從事刷單炒信的傻推網。如此不良做法是對消費者的欺騙,會誤導消費者作出不恰當的甚至可能受騙受害的消費;構成對其他正當經營商家的不公平、不正當競爭;污染電商平臺的數據庫,擾亂電商平臺的經營秩序,損害電商平臺的市場聲譽和競爭力。當然,這種做法也會損害整個社會的誠信環境。 “久走夜路必撞鬼”。所幸的是,終于有電商平臺動用法律手段,對刷單組織者展開有效的還擊。比如阿里在去年12月向法院正式遞交起訴書,狀告簡世公司及傻推網涉嫌嚴重危害市場競爭秩序,索賠216萬元。雖然目前法院一審判決簡世公司賠償阿里經濟損失的20.2萬元,與其獲利以及造成的損失相比還是明顯太低,但此案的落槌,還是增強了電商平臺拿起法律武器打假的信心。阿里的勝訴,意味著電商平臺反擊刷單炒信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相信這對其他刷單炒信組織者,必然會產生一定的震懾與警示。 前不久,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方式,幫助自己和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宣傳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情節嚴重的,最高可處200萬元罰款,吊銷營業執照。該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預計未來像簡世公司被判賠20.2萬元的“好日子”不多了。刷單炒信就應該付出更大代價,當刷單炒信處于成本低、代價小、收益高的狀態,被罰的刷單平臺完全可能在躲過風頭后故技重施。只有讓刷單炒信者無利可圖,才能還網購平臺一片朗朗乾坤。 無論是今年6月的刷單入刑第一案在杭州落槌,組織者李某因犯非法經營罪獲刑五年六個月,并處罰金90萬元,還是此番電商起訴刷單平臺第一案的落槌,都表明打擊刷單主要依靠行政處罰的歷史得以改寫,電商平臺起訴刷單炒信的現象在增多,訴諸司法的趨勢明顯。相信這是公眾樂于看到的。電商平臺拿起法律武器打擊刷單,既能維護消費者權益,也能維護其自身利益,畢竟相比于實體經營,網購更需要信用支撐。所以,電商平臺一旦發現刷單,不但要對涉事商家扣分、降權直至關閉店鋪,還應更多地訴諸法律。 要最大限度打擊刷單,僅靠電商平臺出擊還不夠。公安、工商、網絡等部門要聯合起來,織就更加嚴密的監管網絡,也要在線下發力,對組織刷單的行為斬草除根。比如,對刷單機構、發空單的快遞公司、刷單軟件等進行全過程監管;完善電子商務領域信用記錄,將涉事商家列入黑名單,甚至責令行業禁入。今年“雙十一”前,國家發改委在信用中國網站公布了首批“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企業500家”黑名單,這就是良好開端。 |
相關閱讀:
- [ 11-17]20萬罰單能讓刷單者長記性嗎?
- [ 11-17]“刷單”不是潛規則而是違法
- [ 11-17]打擊刷單尤需電商主動出擊
- [ 11-07]懲治刷單,也要懲治“好評返現”
- [ 06-22]“刷單”入刑第一案的標本意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