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浪潮是新經濟形態蓬勃發展的縮影。但也呈現出野蠻生長之勢,亟待引起高度重視 對新經濟形態,需要規則進行引導。而規則的完善,需要新經濟形態的每個環節貢獻力量】 一支話筒、一臺電腦、一個攝像頭……一個普通人通過直播吸引粉絲打賞,月收入可達數千元,甚至數萬元。網絡直播掀起全民直播浪潮,成為新經濟形態蓬勃發展的縮影。但在利益驅動下,直播經濟呈現出野蠻生長之勢,用低級趣味博眼球者有之,靠造假炒作套利者有之,掏公家口袋打賞者亦有之。亂象頻發的直播經濟,其負面效應日益顯現,亟待引起高度重視。 分享知識、分享生活、分享快樂……網絡直播平臺提供了分享的可能與窗口,用戶通過建立視頻直播間將自己的資源分享給他人,讓普通“草根”也有展示自我的舞臺。相關數據顯示,國內300余家企業提供互聯網直播平臺服務,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直播經濟成為技術突破過程中衍生出的新經濟形態,打破了明星對“粉絲經濟”的壟斷,讓普通民眾也有機會從中受益。 但是,直播經濟野蠻生長背后“歪枝”橫行,卻戕害了其健康發展的軌道。有的網絡直播平臺打擦邊球,傳播違法違規內容,靠低級趣味博取眼球;一些直播平臺、經紀公司、主播三方合謀,通過數據造假捧紅主播,從普通觀眾身上“套利”;甚至一些主播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線,借直播平臺進行裸聊、陪酒等“灰色交易”。 新生事物的發展,是突破創新的過程,也是不斷試錯和改進的過程,更是對管理者智慧的挑戰過程。不僅是網絡直播,近年來涌現的共享單車等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形態,有效緩解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卻由于管理難題致亂象叢生,一些共享單車變成了“無處安放的美好”。 對新經濟形態,需要給予發展空間,更需要規則進行引導。而規則的完善,需要新經濟形態的每個環節貢獻力量。曾經讓人叫好的網約車平臺,如今卻讓消費者感到“出行不再那么美好”,令人深思。由此可見,無論是服務平臺、服務提供者,還是參與者和管理者,都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新經濟形態的發展,不僅需要政策的引導,更呼喚管理方式的創新。既要留足發展空間,明確政策底線,形成允許“試錯”的包容制度環境,讓創新之樹茁壯成長,讓更多人分享發展紅利,也要科學分類管理,引導健康發展,避免落入“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 |
相關閱讀:
- [ 02-08]網絡直播不可無度“狂歡”
- [ 01-13]運用互聯網改善社會管理
- [ 12-15]以嚴格執法終結混亂的網絡直播
- [ 12-07]“縣長直播”的成功不可復制
- [ 11-17]直播“性交易”,網絡直播病有多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