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等12個部門近日聯合出臺《關于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規定凡法定身份證件能夠證明的14種事項,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證明。依法不屬于公安派出所法定職責的證明事項,由主管部門負責核實。總的感覺是,要開的證明又少了一批。 14種情形人民群眾不再需要找證明了,省事省心。此前有地方公安部門率先宣布類似政策,輿論一片喝彩。但在找政府辦事時,公民要出具的證明各式各樣,你可能想到的有關部門要,你沒想到的他們也想到了。與公安派出所有關的證明少了一批,但需要其他部門開具的不在少數,應繼續摸底在政務辦理中到底需要多少種證明,提出有針對性的化解之策。 現代社會是一個陌生人社會,社會管理離不開證明體系。但向當事人索要證明之外,有些工作也可探索由有關部門循政府信息渠道進行核實。在一些信用制度完善的國家,居民只需口頭聲明即可,如果有關方面有所懷疑,有便利途徑進行查詢。 廢止14種證明事項亮明了政府正本清源的姿態。正本清源就應當對所有證明事項進行評估和清理,首先是審查其合法性。公安部不予證明的事項,其他部門是否要繼續證明呢?政府行政講究“依法”二字,政務辦理中諸多證明事項,是出于風險控制設置的,有的是回應某種社會呼聲,卻未必合法。比如現在買賣房屋、產權登記,動輒要配偶、前配偶到場簽字畫押,不知法律依據何在。其實若有人暗中侵犯配偶、前配偶權利,完全可通過民事訴訟解決,勿需政府機關大包大攬。 政務辦理中的風險控制永遠不可少,但證明或核實的義務不少應由政府部門自己承擔起來。政府索要的證明,無非是一些與人際、人物、人事關系有關的信息,基本上可以被歸入公共信用信息范疇。現在一些城市已經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信息查詢成了一項公共服務。接下來要擴展和完善,組建全國性平臺。 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提倡“互聯網 ”,政務辦理中的證明困局正是一個可以用“互聯網 ”來解決的問題。解決好了,政府辦事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人民群眾可以省事省心,是一項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何樂而不為。 |
相關閱讀:
- [ 08-12]整治“奇葩證明”,追責是關鍵
- [ 08-12]同樣一張證明紙,敬民擾民大不同
- [ 08-12]終結“奇葩證明”,需要更多部門自掃門前雪
- [ 07-28]一張死亡證明何以“難產”
- [ 07-25]要求出具岳父母死亡證明,奇葩嗎?
- [ 07-01]不開奇葩證明需多部門聯動
- [ 07-01]12部委出手,能否終結奇葩證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