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表揚我……2月16日,新文化報熱線電話接到了吉林省長春市一位張姓男子的電話,在電話中,他將自己多年來做的好事說了出來,希望新文化報能夠報道出來。(2月18日《新文化報》) 其實,這位求報社表揚的張金彪并不缺少表揚:自2007年始的8年間,作為一位不間斷捐資助學近20萬元的燒烤店老板,2014年獲選長春好人,還是所在區的政協委員、民盟委員和市民巡視員,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但他這次撥打報社熱線自求表揚,卻引發網上議論沸沸揚揚,網友評價更是褒貶不一。 對此持苛求態度的意見不難理解,含蓄內斂的文化傳統,讓人們習慣于施恩不圖報、行善不留名,而張金彪“求求你表揚我”的舉止似反其道而行之,會讓人產生為名圖利的聯想。不過,筆者并不贊同上述看法,隨著時代進步與開放,人們的觀念也在更新,并呈多元化的態勢,譬如,當代快節奏生活提倡快人快語,有話你就說出來,或可作為張金彪此番自求表揚的一個注腳。 更重要的是,評價一個人做好事是發乎內心還是緣于名利,不僅要察其言,更要觀其行。張金彪自小家貧,靠父母年年借債,成了全家5個孩子中唯一念了大學的“幸運兒”。正是感念兒時的艱辛,以及感恩于親朋好友的周濟,使他萌生了賺錢后一定要幫助他人的強烈愿望。 事實也是這樣,8年來,他用燒烤店的利潤,先后資助4名孩子上學,每人每年中小學階段2000元、大學階段5000元,每年春節還要包上一個大紅包,直至參加工作為止。讓人感慨的是,在近年生意不景氣的情況下,為了恪守承諾,他不惜關掉兩家分店以籌足助學金。試問,這樣的持之以恒,如此的愛心滿滿,豈是沽名釣譽之人所能為之? 因而,對于張金彪此番“求求你表揚我”的舉止,不妨通過他本人的表述來解讀:他談到求表揚的初衷非滿足虛榮心,而是受了“子貢贖人”典故的啟示,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帶動更多的人去做好事。筆者贊同這個觀點:能夠做到人人都是發乎內心地去做好事,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當然稱得上盡善盡美,但現實是并非人皆圣賢,要想把少數“圣賢者”的善舉衍變為大多數普通人的行為舉止,一定的激勵手段無疑是必要的。 當年孔子之所以贊成子貢贖人后應按規定領取補償金,可看作是一種物質鼓勵,目的是帶動當時魯國占絕大多數的窮人,都去盡力贖回本國淪落在外的奴隸;而眼下張金彪自求表揚,則是立足于精神鼓勵,目的同樣是推動更多的人去傳遞愛心。在毛遂自薦報社表揚的同時,他也在自己的燒烤店“表揚”自己:100多平方米的店堂,制作了兩塊宣傳板,上面寫著他做過的好事、以及獲得的榮譽,一樁樁、一件件,讓就餐的顧客盡收眼底,以此達到傳遞愛心的目的。 顯然,張金彪認識到,單靠一己之力的店堂宣傳,影響力實在微乎其微,而此番借助《新文化報》這個更大的平臺造勢,是為了在更大的范圍、帶動更多的人投身到捐資助學的行列。目前,張金彪已經通過他的獨有方式,感召了五六十人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其中包括飯店、洗浴中心等各行業的老板。同時,他全程資助的4名曾經的孩子、如今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也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接過了愛心的接力棒,表示畢業以后,將竭盡一生,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故此,筆者認為,默默無聞做好事,固然讓人敬佩,但張金彪自求表揚,以此激勵更多的人“組團”行善,不也是同樣崇高的一種人生境界么? |
相關閱讀:
- [ 02-19]求表揚的“好人”很真實
- [ 12-02]999急救何以拿自我表揚來“救急”
- [ 10-29]破舊辦公樓一定值得表揚嗎
- [ 03-26]別用“表揚”綁架孩子
- [ 02-09]曬信息公開“成績單”,別成自我表揚
- [ 01-13]信息公開“自我表揚”,緣于單向性誤區
- [ 01-13]信息公開重表揚是政績思維作怪
- [ 01-13]“自我表揚”的信息公開未必不是好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