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電話推銷擅自扣款是店大欺客
2015-12-04 15:43:4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銀行推銷員打電話向作為儲戶的消費者推銷商品,消費者在電話中口頭答應,未經輸入密碼,錢款就被劃走。乍看該推銷流程,似乎符合民商事法律中合同的成立要件,如有律師所稱那樣,電話錄音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雙方在電話中達成的合同是有效的。然而,看似符合法律規定的交易合同,實則體現出銀行憑借優勢地位,在信息不對稱狀態下店大欺客的霸道作風,也違反銀行保護存款安全難度義務。 銀行對儲戶的存款負有高度的保密和安全保護義務,并維護存款人資金自主支配權。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不代任何單位和個人查詢、凍結、扣劃存款人賬戶內的資金。即便是信用卡,他人也不得未經許可擅自使用消費。在日常生活中,該規則主要表現為,儲戶在銀行柜臺支取存款時,填寫單據后還要再輸入密碼方能完成交易。消費者在商店購物時,雙方達成購物意向后,刷卡時也要輸入銀行卡密碼方能劃轉資金。即使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中的快捷支付系統綁定了儲蓄卡或信用卡,支付訂單時也要輸入密碼或驗證碼。 由此可見,銀行僅僅憑借客戶在電話中的口頭允諾就劃走銀行卡內資金是對儲戶的嚴重不負責任,更是追逐利益下對存款安全的拋棄。其負責人所稱的銀行對自己的客戶很了解,對客戶身份信息和卡片信息均有核實,電銷流程無需復雜的步驟,符合監管要求的說法更是荒誕不經。照此邏輯,儲戶在柜臺辦理取款業務時,有監控錄像,有工作人員現場識別,是否也可不要求輸入密碼即可辦理業務。因為電話推銷尚不能避免其他人接聽電話后冒充儲戶,柜臺現場辦理業務的安全性更高。據報道稱,銀行答復指出信用卡中心與電話營銷中心不是一個部門。那么,更嚴重的問題是,既然并非一個部門,營銷中心是如何得知儲戶信息的,又是如何取得不輸密碼或驗證碼便可扣錢的權限的,該如何讓儲戶相信銀行盡到了保密和安全保護義務? 而且,按照正常交易習慣,無論在實體商店還是網店選購商品,消費者都會先行查看商品的性能、外觀并貨比三家后方決定是否購買。雙方達成交易合意后,雖然合同已經成立,但成立的合同還有履行程序,消費者還可以不付款的方式表明不再購買商品。此事件中,無視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利用掌握信息的優勢地位向儲戶電話推銷并一氣呵成地完成扣款程序,實在顯得不厚道,也與銀行的形象不符。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電話營銷,消費者可以擁有七日內無理由退貨的權利。但由此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失及對存款有安全隱患的擔憂,則需要監管部門及時介入,整頓金融機構利用自身優勢向客戶推銷產品且未經客戶許可劃扣購物款的行業亂象。 |
相關閱讀:
- [ 10-12]副市長推銷螺螄粉不是一出真人秀
- [ 06-12]指標化的“自愿購買”難脫濫權的嫌疑
- [ 06-12]“政府推銷土雞”不是幫忙是添亂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