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病”新潮會被拍死在沙灘上嗎?
2015-10-30 17:09:22??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通過手機看病,成為不少年輕人的選擇。 莫把“手機看病”當“治病神器” 一直以來,我國的醫療資源配置與看病需求之間嚴重倒掛,導致醫患關系緊張,而增加醫療成本又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手機看病”通過移動互聯網方式實現部分醫療資源對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對醫療資源的“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讓更多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相應的醫療服務,無論是治療手段還是科技創新,都是一種進步。 但是,“手機看病”在現實中依然面臨諸多困難,首先不同的病人都有個體差異,就算是同一種病情,治療時都必須因人而異,看病抓方。醫生單憑網上的幾句詢問就開診斷書本身就是行內大忌。其次,醫生面對面的對病人“察言觀色”是了解病情的最有效方法。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西醫雖不嚴格遵循中醫的這套程序,但是也會要求病人即時通過現代化的醫療儀器查找病因,才敢對癥下藥。何況,像孫悟空這樣的神仙給凡人看病時都要“懸絲診脈”呢,有哪個醫生敢說自己就有隔空看病的把握呢? 另外,雖然近來年一些手機看病軟件如雨后春筍涌出,但是國家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醫生通過移動醫療APP對病人進行診斷,是否涉嫌院外行醫仍難以判定。當“手機看病”達不到預期效果或產生醫療糾紛時,消費者正當權益就沒有一個現實依據。一方面,“手機看病”時醫患雙方沒有形成法律意義上的合同關系。另一方面,“手機看病”產生醫療糾紛時,很難保留證據。所以,“手機看病”在現階段還存在很大風險,病人應謹慎使用。[詳細] “手機看病”須先診實“醫患信任” 從媒體報道來看,升級優化的“手機看病”服務平臺,已經突破了“自查+輕問診”的簡單模式,開始著力于實現“問診-處方-購藥-報銷”的全服務閉環模式。也就是說,患者辛苦麻煩地上醫院能做到的事,今后憑借“手機看病”也基本可以實現。那么,為今之計,我看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政策對接,而更需要努力鋪墊的,則還是一度缺失的“醫患信任”。 “手機看病”須先診實“醫患信任”——這種基礎“診治”給了社會公眾什么樣的誠信認定和評價,其實也決定了“互聯網+醫療”各種服務平臺的生存與發展。“手機看病”只有迅速有效地做到了醫患之間的“以誠換信”,它就不會給人一種“醫生浮在天上”的虛幻感覺,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深信不疑,這種新的服務模式,既明顯節省了患者的支出,也讓醫生由于獲得了價值體現,而更加牢記和注重優質服務。 我以為,就“手機看病”軟件的設計初衷來看,的確可稱是最大程度地尊重了每一位醫生的時間和專業,使之在保證有效醫患交流和正確診斷處方的基礎上,讓名醫院、名醫生等優質資源,不再僅僅是大城市居民的特權,讓基層群眾也能方便享受到名醫專家的全天候服務。所以,人們不難相信“手機看病”的神奇之處,而在宣傳引導中,能否細細分析研究,一步一個腳印,堅持把搭好醫患之間的“信任之橋”放在第一位,這一點無疑尤為重要和必要。[詳細] |
相關閱讀:
- [ 10-22]“滴滴醫生”能否讓看病變輕松?
- [ 10-15]“便宜治病”的執念是在控訴看病貴
- [ 10-15]讀懂衛生廳長“治病偏方”受熱捧背后的期待
- [ 10-09]讓預約看病成為一種好習慣
- [ 09-17]保障廉價藥供應也是一種公益
- [ 09-16]專家辛苦看病,黃牛黨輕松賺錢,怎么辦
- [ 09-10]誰來拯救“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病?
- [ 05-26]貪腐院長頻出,看病焉能不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