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臨近,一大批活躍在網絡賣家手上的“手工月餅”賣得挺火。25日,記者在淘寶和微信商店輸入“手工月餅”“私人烘焙”等關鍵字后,大多數產品的頁面上,生產許可證編號和產品標準號一欄,均為空白狀態。 “三無月餅”在網上熱賣,質量安全靠“人品”,令人擔憂。不可否認,我國網絡商品交易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國家出臺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中,并沒有對經營食品作出要求,網上食品銷售存在很多監管盲區。特別是,網購食品經營準入和監管的缺失,造成網店食品經營入門條件偏低,相關信息審核并不嚴格,相當一部分的網店,連最基本的經營資格都不具備。由于沒有嚴格的審查程序和制度,以家庭作坊為據點的網購食品生產商,很難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中的相關規定。這也給“三無月餅”在網上熱賣,提供了現實平臺。 然而,網購消費正在步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網購食品安全問題亟待解決。如何加強對網絡食品經營行為的準入和監管,成為當前和今后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如此語境下,今年9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在《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對包括微信朋友圈、餓了么、淘寶網在內的網售食品做出規定,擬要求經營者須具備餐飲資質,平臺方需嚴格審核真實信息,違者將處以罰款并負有連帶責任。 因此,“三無月餅”網上熱賣,倒逼監管“上線”。應加快《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的實施,建立網絡食品經營行為的準入和監管機制,特別是,建立健全處罰制度。網售食品的處罰方式和程度,除了“連坐”網店及網站之外,可以參照傳統門店食品銷售處罰模式,一旦發現過期或者假冒偽劣食品,要予以嚴厲處罰和打擊,并在網上進行公示。 摘編自《南方都市報》9月27日文/汪昌蓮 |
相關閱讀:
- [ 09-26]“同城寄月餅”,未必是不孝
- [ 09-25]當心中秋節丟了“月餅”又折了“情”
- [ 09-24]遏制高價月餅,須從源頭入手
- [ 09-24]回到月餅的美意中來
- [ 09-24]查處保健月餅須聯合執法
- [ 09-24]警惕公款消費為月餅“變戲法”買單
- [ 09-24]別被“功能月餅”迷了眼
- [ 09-21]讓“福利月餅”回歸福利本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