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家庭”已經成為社會的痛楚。失獨者的后半生該如何安放,是失獨群體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為解決日漸凸顯的失獨老年群體的養老問題,廣州首次設立“失獨養老專區”,讓老人失獨不“孤”。據悉,廣州市老人院目前共開放50個床位接收失獨老人入住。(7月28日新快報) 廣州首次設立“失獨養老專區”,讓老人失獨而不“孤”,不失為人性化社會管理的一個好舉措。 人到中年,遭遇獨子或獨女夭折是人生之大不幸。對于那些日漸年老的人來說,面對失獨的家庭變故,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就是:他們該如何撫平創傷安度晚年?“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留在那時光里……”這雖然是唱給農民工的一首歌,但又何嘗不反映了失獨家庭主人的復雜心情呢? 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持續了三十余年,它為國家的發展減少了人口爆炸的風險,但也給失獨家庭增加了生活的風險。在互聯網上點擊量數百萬計的視頻《活著》,深刻地詮釋了失獨老人的悲愴:因沒有子女,養老院不敢收,生病住院沒有家屬簽字,苦于生計還要繼續工作……失獨家庭幾大挑戰同時存在,養老、精神疾病、返貧等。失獨家庭為國家和社會做出巨大的犧牲,失獨老人理當受到特殊的關注和呵護。 不過,廣州設立的“失獨養老專區”,目前也只開放了50個床位接收失獨老人入住,與龐大的失獨老人群體需求仍不太相適應。據統計,截至2013年末,廣州戶籍失獨人員有2299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的失獨老人1369人(男性720人,女性649人)。與此同時,這個群體還在日益增多。不難看出,“失獨養老專區”只是杯水車薪,只解決了極少數失獨老人的后顧之憂。 其實,廣州市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陣地,不妨多創新一些社會管理舉措。譬如設立失獨老人專門養老院,抑或開放遍布各地的敬老院或養老院,讓失獨老人有機會入住等等。失獨老人是一個亟需關注的群體,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考驗著社會人文關懷的溫度和文明進步程度。我們期盼所有的失獨老人都有一個快樂的晚年。 |
相關閱讀:
- [ 07-20]用“公建民營”破解養老院困境
- [ 07-16]住養老院的是普通老人錢理群
- [ 07-16]“醫養結合”讓有病老人安心養老
- [ 07-15]我們如何坦然接受“名人進養老院”
- [ 07-15]讓人“優雅地老去”是養老事業的方向
- [ 07-15]名人進養老院有助啟蒙“社會養老”
- [ 07-14]錢理群去養老院有何不可
- [ 07-08]養老服務需要“行業標準”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