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近日在京召開,會前,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一項重大戰略部署,對于我國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這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重要批示,李克強總理接見了大會代表并發表講話,可見其分量之重。隨著我國經濟30年高速發展,“中國制造”已占領世界,卻始終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被視為地攤貨的狀況迄今無改變。而“中國制造”要向價值鏈中高端提升,一要擁有核心技術,二要提高勞動的技能含量。前者靠研發,后者靠現代職業教育。 分析商品附加值,追溯其來源,我們發現無非是四樣東西:品牌、核心技術、設計以及勞動者技能。在古希臘以及近現代西方世界,工匠推動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構成市民社會,成為國家的支柱性力量。德國廚具在中國廣受歡迎,從其高品質與高定價,我們即可窺見勞動技能的魅力。在構成商品附加值的四因素中,勞動者技能處于基礎性地位。 當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制造”到了必須由廉價變得值錢的關口,總的來說就是經濟面臨轉型升級,國民對收入倍增翹首以待。要實現這些目標,中國經濟必須由大而強,必須有“中國創造”、有中國品牌。但如果勞動者不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中國品牌就屬無本之木,“中國創造”也是白忙活。 我們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我國的中高等教育存在與現實脫節的傾向,有過分精英化的苗頭。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以提高高等教育入學率為目標,加大了高等教育招生規模。近十年來,大學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稀缺,而大量大學畢業生眼高手低,揣著文憑找不到工作。教育與經濟發展缺乏協調,需要協調起來。 也就是說,我國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應當在精英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尋求平衡。沒有精英教育,就沒有“中國創造”;而沒有現代職業教育,就不會有高品質的“中國制造”,而“中國創造”也會成為空中樓閣。2000年以來,我國大批院校“專升本”,片面追求“高大上”,造成高等職業教育的相對弱化。精英教育與職業教育需要一場“再平衡”,而平衡點沒有天定位置,無非是適應市場的需求。 這種“再平衡”,就是承認能力多樣、價值多元、人生繽紛五彩,為此教育應當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與人生規劃,有不同的學力與價值追求,國家不能以模式化教育使大家擠上人生獨木橋。做一名技能型工人與做一名科學家或者工程師,雖然選擇不同,但大家各得其所,實際上是以不同的方式讓自己的人生出彩。每個人人生出彩,國家經濟就可以由大而強,國家本身也會偉大起來。 □ 本報評論員 楊于澤 |
相關閱讀:
- [ 06-24]奏響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時代強音
- [ 06-24]職教“工士學位”可在決策層面探索
- [ 06-23]“工士學位”與職業教育都需要正名
- [ 06-23]創設“工士”學位:矮化職業教育的餿主意
- [ 06-23]讓職業教育不再“低人一等”
- [ 06-20]工業技師:德國制造的秘密武器
- [ 06-18]“一個人的合影”背后的堅守和孤寂
- [ 06-12]德國職教的“七圈半精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