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快遞有關的幾則新聞成為輿論焦點,一是21日河北唐山快遞員自焚,并欲與執法交警“同歸于盡”;二是山東一市民因收到被化學品污染的快遞而中毒身亡。而此前快遞員入室搶劫殺人的新聞也屢見不鮮,這一起起“要命”快遞事件,不能僅看作是狐立的偶然事件,其背后折射出我國快遞物流業發展的引導規范十分不足。 近年來,我國網絡零售總額平均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今年“雙11”的火爆場面更體現出電子商務的勢不可擋。而背后的快遞物流業,長期以來卻一直受到“暴力分撿”、“快遞變慢遞”、“貨物損壞丟失多發”等詬病。 快遞業問題頻發的深層原因之一是各地對其發展重視不夠,快遞業未能得到應有的發展環境。目前快遞普遍面臨著進政府部門難、進大專院校難的問題,甚至連一些小區也進不去。更為嚴重的是,一些物流公司還面臨著“進城難”現象,小貨車不讓進城、“客改貨”經常被查,電動車又不合規,這次唐山快遞員自焚事件就是因為快遞車輛“非法上路多次被查”而造成積怨,最終泄憤所致。這種發展環境的沖突對于快遞業的制約已十分明顯和普遍。 在快遞業規模迅速擴大同時,其自身的管理和政府監管水平也亟待提高。在東營市民因“有毒快遞”死亡一事中,快遞公司就明顯存在“違規寄遞禁限物品”“收寄驗視不規范”“企業延報”等問題。目前快遞公司由于競爭激烈、搶時間,對客戶所寄物品普遍存在不開包檢查的現象,從而留下問題隱患,這次“奪命快遞”只是極端的例子而已。 如果把網絡購物比作一輛汽車,快遞就是公路。公路坑坑洼洼,電子商務這輛汽車想跑也跑不快,并且跑得越快越容易出事故。在“要命”事件頻發的背景下,規范引導快遞業發展已亟需提上日程,應盡快理清快遞業發展與規范關系,加強引導與監管,防范風險擴大。 為推動快遞業健康發展,國家應加快電子商務、物流等相關立法,城市可為快遞業規劃出必要的分撿配送點,不斷規范、引導快遞車輛進城,并可推動快遞公司與便利店等社區網點合作,這些工作都大有可為,如果仍然采取過去“放任自流”或“只堵不疏”等對待快遞物流的態度,“要命”的快遞將難以根治。 (作者系新華社記者) |
相關閱讀:
- [ 12-23]中國快遞每年收貨90億件 “奪命快遞”折射管理困境
- [ 12-23]反思“奪命快遞”不能止于蜻蜓點水
- [ 12-23]快遞奪命 驗視制度不能再遭無視
- [ 12-23]“奪命快遞”凸顯行業面臨發展拐點
- [ 12-23]多家快遞公司被疑運過毒快遞 死者家屬不認可圓通道歉
- [ 12-23]調查稱快遞收寄驗視形同虛設 操作規程遭無視
- [ 12-23]記者暗訪快遞公司:快遞員稱80元可幫送違禁品
- [ 12-23]郵政局嚴查快遞收寄驗視 不執行企業可吊銷許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