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的“曾成杰案分析——中國民間金融與企業家生存環境研討會”上,萬科董事長王石呼吁企業家注意自我更新,反省當前環境,該發言時不要沉默,并與民間智庫、法律界合作建立企業家基金。 王石這番話勾連起我們對他《什么是企業家精神》一文的再次關注。這篇文章表達了一個企業家對自我精神的思考,最近被不少媒體援引。事實上,在媒體中,以及各種公共場合,企業家面對自我身份、生存與精神的發問,相對稀缺,王石的聲音因而顯得特別醒目。 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中國商業精英競相涌現,王石、柳傳志、馬云等輩呈現出強烈的傳奇色彩,引來社會的尊崇。遺憾的是,中國企業史的各種回憶與書寫中,這些人物被反復提及,已被視作一種時代符號,但他們自身的主張與想法很少見。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旁人為他們代言,知識界、媒體的代言多個企業家自身的思考,“企業家精神”成為一種假借、追封的產物,里面缺少他們自己的東西。 當下改革開放的潮流中,中國市場化經濟生命力日漸強盛,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日漸清晰,這源于改革的成果。這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體現為自上而下放權,政府自身的職能不斷轉型,市場、社會的活力不斷得到釋放,企業家的地位與日俱升。當然,很多問題還需要面對。一個日漸壯大的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卻又日漸復雜化,更多的利益糾纏開始出現;厘清政府、市場的關系在觀念上日漸明確,現實之中卻又滋生了更多微妙、模糊甚至緊張的地帶。游走于模糊地帶,企業家如何自處,如何與政府、與這個社會相處,又想要做出何種改變? 我們采借“企業家”的措辭,而非“商人”,因為“企業家”并不只是在商言商,不只是管理好一個企業,實現利潤的增長,追求財富的最大化。企業家要迎面的經濟問題、市場問題、商業發展問題等等,深嵌于更深層次的社會結構中——他們更多面對的是一種社會性問題。企業家與政府打交道,與社會打交道,并不只是與項目、資本、利潤為伍。這就是說,一個繁榮、健康而有序的市場環境,以及它所依托的現代商業文明基礎,某種程度上,正是企業家參與開拓的結果,企業家的自我表達就是其中應有的努力。 我們總說理順政企關系,可是如果聽不到企業家的聲音,看不到他們的努力,這層關系往哪里理順,具體的問題如何應對?理順政企關系,遠遠不只是政府的責任,理順的關系來自關系各方的互動、試探與努力,有很多細微而復雜的問題,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明晰,企業家更知道各種問題的輕重、復雜性、緊迫性。一定程度上,理順政企關系,也要看企業家如何面對這層關系,以及期待自己被擺在怎樣的關系上。 企業家能量大,從來被視為社會精英群體。但是,有的能量用在利用現實環境上,沒有用于改變現實環境;有地位、有身份、榮譽疊加,都是精英的體現,但帶著社會追求、問題意識的精英感難說體現在多少企業家身上。“反省當前環境,該發言時不要沉默”,王石的說法,倒是透露了那種值得期待的精英意識。 企業家要發言,要面對現實問題,有改變環境的努力,要拒絕當鴕鳥。哪怕只是提出問題,表達想法,表現出不再沉默的存在感,都是可貴的。 |
相關閱讀:
- [ 04-24]社保局辦公司不該政企不分
- [ 03-16]鐵道部政企分離拉開帷幕 "稀缺性"促存量債券受捧
- [ 02-27]政企之間應該有一道“防火墻”
- [ 08-25]陳發樹怒斥中煙政企不分 審批權成庭審焦點
- [ 07-27]鐵道部應盡快實現政企分離
- [ 05-21]政企博弈,市民只能成看客?
- [ 01-11]媒體稱政府難舍稅收控煙難 吁煙草業政企分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