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是重要的基礎產業,而不應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的一席話,再度引發業界對房地產業定位的猜測。無論此番爭論結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針對房地產的調控仍在向縱深挺進。(《上海證券報》12月22日)
隨著近段時間新一輪的土地整治風暴席卷而來,房市開始出現了一些異像。房地產業不能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從年初的媒體炮轟房地產高價,到后來的“新國五條”,再到試點房產稅,房價還是凱歌高奏、高歌猛進,一路飆升。年底國家把重點轉變為土地上來,嚴厲整治土地,以期能夠對房價的控制有作用。國土部的高層指出房地產是重要的基礎產業,而不能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給人耳目一新,猶如醍醐灌頂,然實則很難實施,似乎有些一廂情愿。原因有以下幾個:
其一,高中政治教科書上明確指出,我國的五大支柱產業中有房地產業,概念準確無誤,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理念影響深刻。不動產業對推動我國經濟的崛起有重大作用,而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想要改變這種觀念著實困難。
其二、民間有一種說法:GDP等于“搞地皮” ,很形象很諷刺。地方政府的GDP增長最大的因素是發展房地產,而GDP是衡量地方官員政績最直觀的量化方式,所以地方官員要想GDP大大的提速,那么“地皮”也要搞的越風火。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官員豈能不發展還這個經濟支柱產業來夯實自己的政治資本。
其三、有一個群體叫房地產商,這些精明的商人對政策解讀的是最透徹最深入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建設房地產是響應國家的號召,豈能不投身于社會建設的大潮中。競標政府用地,把全部的熱情用于支柱產業的發展上來,千方百計抓住市場經濟的優越性,抬高房價,以收漁利。如果不把房地產作為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那么對他們的熱情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提起這事,筆者又想起了另一條新聞:近日,新聞出版總署也出臺類似“禁縮令”,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在漢語出版物中,禁止出現隨意夾帶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等外國語言文字。WTO、CEO、GDP等英語縮略詞也將逐漸消失在出版物上。(《當代生活報》12月22日)
也就說今后GDP字眼不能出現在大眾出版刊物和媒介上,,而應該叫全稱國內生產總值。那么是否意味著“搞地皮”不能縮寫成“GDP”呢?還是以后就不能“搞地皮”呢?這條政策和國土部官員的話是一個巧合嗎?
如今高層發出倡議,堅定貫徹落實中央調控政策的信心和主動性。正確認識和解決好住房為主的房地產業的定位,不應該把它定位于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借新一輪土地調控風暴,試圖真正給房價降降溫,這個確實是年底聽到的最一個舒服的安慰,但是實際作用到底如何,很難說。
可以說,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解決好房地產問題的難度依然很大,調控任務還將十分艱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知道想遏制瘋狂“搞地皮”,不成為GDP的調侃縮寫,使房地產成為重要的基礎產業而不是支柱產業的理想很豐滿,可現實卻很骨感。
- 2010-12-14不能讓房地產繼續主導財富再分配
- 2010-11-30愛爾蘭危機也是房地產危機
- 2010-11-01調控房地產市場別忘了規范中介行業
- 2010-10-27GDP依靠房地產只是問題表象
- 2010-09-28拯救被謊言淹沒的房地產統計數據
- 2010-09-14“沒有房地產,中國保不住”純粹危言聳聽
- 2010-09-14房地產業還要創造多少腐敗案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