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為中國發展帶來機遇
m.shockplant.com?2012-02-20 17:3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應對氣候變化,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機遇 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的重大環境和發展問題。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將對各國的能源資源戰略產生直接影響,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戰略選擇,推動國家乃至人類發展方式的轉變。 過去的30年,中國快速發展,成就巨大,舉世矚目,但也積累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深層次矛盾,資源、環境的壓力持續增大,中國經濟已走到了一個必須“轉型發展”的階段:由比較粗放的發展轉向科學發展,由資源的低效高消耗轉向資源的節約高效利用,由犧牲環境轉向環境友好,由低端產業的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發展,由投資、出口驅動轉向內需、創新驅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謀劃今后的發展。 推動我國實施綠色低碳能源戰略 “十五”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過快,十年增長2.2倍,對資源環境帶來巨大壓力。2010年,我國GDP占世界生產總值9.5%,但能源消耗已占全球的19.5%,能源排放的污染氣體居世界之首,溫室氣體占世界的近四分之一。我國煤炭的年產量已達30億噸,其中只有一半符合科學產能的標準。單位GDP的能耗、污染排放和碳排放都過高。這既和發展階段、產業結構有關,又和能源系統效率不高有關。 靠著掠奪全球資源,在二百多年間美國達到了相當高的現代化水平,但同時也養成了過高的人均能耗,美國的人口不到世界總人口的5%,每年的能耗卻占到世界總能耗的20%,如果世界各國都達到這個水平,就需要四五個地球才能養活,那將是人類的災難。 簡單的數據表明:中國只能以顯著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均能耗實現現代化,這就是為什么我國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而不能走美英工業化道路。顯然,中國的科學發展呼喚綠色、低碳能源發展道路,它的三個要素是:節能;化石能源的高效、潔凈化利用;發展非化石能源。這些戰略要素既導致綠色,又導致低碳,這個能源戰略是經濟——環境雙贏的戰略,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 與此同時,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流戰略也要求各國走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應該說,出于我國內在需求的戰略客觀上順應了應對氣候變化的要求,后者又反過來促進著我國自身需要的綠色、低碳發展,是轉型發展的推動力和戰略機遇。無論對氣候變化有多少質疑,這個綠色、低碳發展戰略都應該是穩定的、堅定的。 應對氣候變化還推動我們對中國能源的長期戰略作深入的前瞻性研究,并促使我國科學地把握資源消耗和環境容量的邊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3]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 [ 05-10]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閉幕
- [ 04-07]發展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
- [ 02-24]胡錦濤強調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
- [ 12-11]對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的期待
- [ 02-03]讓消費熱情更多化為中國發展的動力
- [ 12-20]深化改革:破解當今中國發展難題的先決條件
- [ 10-08]吳邦國:充分認識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 [ 02-09]專家解讀習近平訪美:說服美方更多分享中國發展
- [ 02-13]中國發展版圖上的文化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