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文化自覺與歷史責任
m.shockplant.com?2012-02-06 11:03? 遲海波?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大學應以高度文化自覺強化文化建設 大學必須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時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 現實中,實現文化自覺需要以政府為主導進行文化建設。文化建設是一項重要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直接效果往往要歷經長久才能顯現。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文化機構,大學的文化自覺表現在對文化本質、規律和大學的文化職責的一種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認識,就是對文化建設要有全面、系統、長遠的考慮。具體如擔負起對民族文化傳統的批判、梳理、傳承、傳播;圍繞文化發展方向來思考社會文化的整體構建;形成學科間的良性交流互動,構建濃厚的文化氛圍;主動投身社會文化研究,積極引領社會文化發展;擔負起對外來文化的鑒別、選擇、消化、創新。面對文化挑戰和機遇期,大學應當放眼人類文明,立足民族實際,以高度的自覺精神主動擔當起文化建設的時代責任。 大學必須強化自身的文化建設。大學要在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首先要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一所大學要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它是大學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大學的靈魂。中國的大學精神文化應該體現繼承與創新、共性與個性、形式與內容、理論與實踐、理想與現實的統一;要有政治方向,要繼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又要以開放的姿態吸收、借鑒西方及世界其他文化的先進因素,形成獨具自身魅力的精神影響力。大學要抓好自身的制度文化建設,改變現有大學制度中不合理的因素,如“行政化”、“官本位”、等級約束、學術政治化等。一切制度都應該圍繞著大學形成優良的學術環境、圍繞著為學者和學生健康發展提供服務來確立。大學還應該具有與精神文化相符,以風格獨具的建筑空間和充足的教學、科研設備為基礎的環境文化。 大學要有世界化的眼光。作為文化傳播的窗口、文化交流的橋梁,大學在自身發展和參與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體現世界化,大學本身一定要有世界的眼光,這應當體現在開放的膽識、虛心的學習態度、主動的展示自信、真誠的合作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29]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及其培養
- [ 09-27]全國政協常委馮驥才:國家的文化自覺,政府執行層面是關鍵
- [ 09-19]生活世界、文化自覺與價值重建
- [ 12-20]國有企業的文化發展與文化自覺
- [ 10-11]程美東:民眾的“文化自覺”意識來自何處
- [ 01-16]中國路徑與“文化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