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消費熱情更多化為中國發展的動力
m.shockplant.com?2012-02-03 10:14? 毛穎穎?來源:《北京日報》 我來說兩句
但火爆的節日消費,是否證明中國的消費潛力已經得到了充分發揮?答案恐怕又是否定的。可以說,從最受關注的消費人群中、從最受追捧的熱門產品中、從西方媒體和商家的齊聲歡呼中,我們反而可以看到中國消費的某種困境,看到刺激國內消費任務之艱巨。 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常常渲染部分中國人的一擲千金,但這恰恰掩蓋了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眾多中低收入人群的家底并不殷實的現實,也為中國招來了不少無謂的羨慕嫉妒恨。其實,那些出現在濃墨重彩報道中的,眼睛眨都不眨就買下數只名包、數瓶名酒甚至數棟房產的“有錢人”,他們的消費能力跟生活方式對中國大眾來說并沒有代表性。相反,在這個國度,為數千元上萬元的節日開銷而倍感壓力者仍大有人在。必須承認,直到今天,兜里沒有太多錢,或者好不容易有了點錢又因為種種后顧之憂而不太敢放開了花,仍是束縛中國消費力的首要瓶頸。與其跟風炒作部分人的高端消費、奢侈品消費,倒不如關注怎樣調整收入分配,怎樣完善社保體系,怎樣實施減稅讓利于民,最終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振最廣大人群的消費信心、大幅擴大中端消費的規模——這才是中國全面建設消費型社會的真正根基。 中國消費的困境,還在于國人購買力的釋放和對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并不那么成正比。一方面,在國內中高端消費市場,很多產品我們缺乏提供能力和競爭能力,相當部分的內需和利潤為外國產品所壟斷,中國人連夜排大隊買“蘋果”、買不到還憤怒地向零售店投擲雞蛋就是生動實例。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熱衷于海外消費,相當部分的購買力為國外市場分流,“內需”變成了“外需”。 調查顯示,這個春節,選擇境外旅游過春節的中國民眾數量明顯增多,而“八成游客出境游是為了購物”。有能力花錢的人不肯就近消費,卻喜歡不遠萬里跑到國外大把撒錢,原因當然很多。其一是因為商品關稅外帶物流、進場等中間環節費用過高,同樣的商品特別是奢侈品在國外比國內便宜不少,隨著人民幣升值,這種價差還在擴大。另一個現在看來影響可能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國內的商品質量和消費環境還遠不夠理想,假冒偽劣有之,欺客宰客有之,無論是幾年來家長們想方設法搶購、代購洋奶粉,還是近日“三亞宰客”事件引發全民大討論,癥結莫不在此。事實反復證明,一個安全、誠信、舒適的消費環境,可能比價格本身還要有吸引力。相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痛下決心打造值得信賴的消費環境,將外流的購買力引導回國內市場都是中國擴大消費的“牛鼻子”。 擴大國內需求、啟動居民消費,讓13億中國人都過上比現在更好的生活,這是中國經濟未來長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支點。擺在中國面前的重要任務,不是“溫暖世界”、“買下世界”、“拯救世界”,而是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創造一切條件,讓國人巨大的消費熱情,更多化為本國發展的動力。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30]收入水平制約打工者文化消費
- [ 09-29]賀方:掉隊的工資增速怎能造就消費社會
- [ 08-22]擴大消費需求的形勢與策略
- [ 07-12]面向協調增長立足消費需求
- [ 05-27]提高文化消費能力
- [ 05-18]要讓人民有能力有意愿消費
- [ 05-18]遲福林:以拉動消費為重點的“十二五”改革
- [ 04-28]適應居民消費需求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