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消費能力,前提是加強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有效供給,途徑是強化文化的傳播力,重點是營造良好的文化消費環境。
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是文化消費的前提,文化消費是文化產品創作和生產的目的,是創作和再創作、生產和再生產不可缺少的條件。盡管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在推動文化發展中的作用不盡相同,但一般來說,文化消費的作用更具有決定性。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只有通過文化消費,才能實現其價值。如果不考慮消費需求,盲目擴大文化投資,就會造成資源浪費,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十二五”期間要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這對于提高文化消費能力,引導居民文化消費乃至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提高文化消費能力的前提是加強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有效供給。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社會文化生活也是復雜的。組成社會的人是多種多樣的,其年齡、職業、經歷、素質和性格、風格、習慣、愛好等都不盡相同。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和人的社會屬性的多樣化,決定了人們文化消費的多層次性。這就要求文化產品的創作者、生產者和文化服務的提供者把人民群眾喜歡不喜歡、認可不認可、消費不消費作為創作、生產和服務的追求,積極提供導向正確、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和優質的文化服務,努力滿足不同地域、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年齡的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提高文化消費能力的途徑是強化文化的傳播力。在由文化生產、流通、消費構成的文化產業鏈中,傳播是文化生產和消費的中間環節。傳播是消費的必要前提,只有經過傳播,文化產品才能成為現實的精神財富,為文化消費者所消費。從一定意義上講,傳播也是消費。傳播過程消費了文化生產領域的物質資料,如印刷機、紙張、油墨、廣播電視器材、電腦、電視機等。在很多情況下,文化消費與傳播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如演員演戲是傳播,而觀眾看戲則是消費。近年來,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載體,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借助現代聲光電技術和影視特技,可以在舞臺上呈現出氣勢磅礴、美輪美奐、精彩紛呈的舞美效果。環幕電影、球幕電影、交互電影等數碼電影技術極大地豐富了電影的表現力,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審美體驗。適應這一新形勢,我們應充分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構建覆蓋廣泛、技術先進的文化傳播體系,不斷為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注入新的內容、搭建新的平臺、創造新的形式,增強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引導文化消費、擴大文化消費。
提高文化消費能力的重點是營造良好的文化消費環境。文化消費要求消費者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即一定的文化修養和鑒賞水平。而且,文化消費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應充分運用各種形式和手段,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和鑒賞水平,擴大文化消費的領域和范圍,使消費者看得懂、聽得明、欣賞得了。同時,應加強對文化市場監督管理,加大執法力度,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堅決清除淫穢色情和低俗內容,特別是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運用經濟手段包括稅收、價格、補貼等手段,對文化消費進行調節;發揮消費者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維護文化消費者的權益。
(作者為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