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黨中央提出要改革現行財政和稅收機制,大力支持解決“三農”問題,進一步增加“三農”的投入。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強化農業基礎,必須引導要素資源合理配置,推動國民收入分配切實向“三農”傾斜,大幅度增加對農業和農村投入。要堅持并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做到縣級以上各級財政每年對農業總投入增長幅度高于其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2009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明顯高于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增量要明顯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建設的增量要明顯高于上年。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農”,重點加強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維護建設稅政策,各地預算安排的城市維護建設支出要確定部分資金用于鄉村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從2009年起,國家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新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等公益性強的基本建設項目,根據不同情況,逐步減少或取消縣及縣以下配套。加強農業投入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快農業投入立法。中央財政安排5625萬元,再解決3200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增加500萬農村沼氣用戶,安排農林水事務支出1450。49億元,安排150億支持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
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按照適合國情、著眼長遠、逐步增加、健全機制的原則,堅持和完善農業補貼制度,不斷強化對農業的支持保護。繼續加大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力度,增加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擴大良種補貼范圍。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種類,提高補貼標準,將農機具購置補貼覆蓋到所有農業縣。認真總結各地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的經驗和做法,穩步擴大試點范圍,科學確定補貼品種。全面落實對糧食、油料、生豬和奶牛生產的各項扶持政策,加大對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逐步形成穩定規范的制度。根據保障農產品供給和調動農民積極性的需要,統籌研究重要農產品的補貼政策。強農惠農政策要向重點產區傾斜,向提高生產能力傾斜。繼續對重點地區、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
- 2009-05-25"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機遇與選擇"社科季談會舉行
- 2009-04-21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 2009-01-11重啟農村改革,應對全球經濟危機
- 2008-12-29俞正聲:貫徹中央精神 激發活力推進上海農村改革發展
- 2008-10-27人民日報: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