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當前農村社區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社區是處在城市化初始、發展和基本成熟階段上的過渡性社區。它的動態特征明顯,新生和存在的問題較多,隨之而來的是社區黨組織面臨著整合社會利益關系難、職能變化大、職責不明確等問題。這是從農村黨建向城市社區黨建轉變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從我們的調研情況來看,目前農村社區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不適應”:
一是表現在干部群眾觀念的不適應。首先是概念上的模糊:有的把農村社區類同于城市社區,認為進入農村社區后,就可以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醫療衛生、養老失業等各種社會保障待遇;有的認為農村社區與原來的行政村差不多,只是改了個名字換了塊牌子而已;少數鎮村干部對農村社區的認識也存在偏差,農村社區有哪些基本功能,他們說不完整。其次是認識上的不足:有的認為農村社區職能雖說比原來拓展了,但與行政村管理模式相比,對居民的制約途徑逐漸消失,擔心工作越來越難做;有的認為成立社區后,居民經濟獨立性增強,黨組織對社區建設的保證作用和相應功能會逐步削弱。最后是思路上的缺乏:大部分農村社區依然采用以前行政村的工作方式,立足“自治、自主”。農村社區在發展社區文化、創建社區環境、搞好社區服務、擴大工作覆蓋面方面缺乏工作思路,找不到抓手、摸不到門路。
二是表現在班子成員素質的不適應。撤村建社區主要是針對趨于近郊、城市化比較成熟、各方面基礎比較好的行政村實施的。因此,農村社區相對于行政村來說,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素質相對較高,但是與城市社區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當前,農村社區黨務工作者來源還比較單一,多數是從村干部過渡而來,存在著傳統農村黨建的思維定勢。黨組織的活動范圍主要限于本單位,圍繞本單位的中心工作展開,黨員隊伍主要由在職黨員以及部分離退休黨員組成,并且與黨組織之間有歸屬關系,屬于一種比較典型的單位黨建工作方式。這決定了他們不能迅速適應社區黨組織職能向服務和管理的轉變,難以實現從農村黨建領域向社區黨建領域的跨越。
三是表現在教育管理模式的不適應。農村社區區別農村或城市社區的一個特點,就在于其人員成分復雜,流動性大,黨員較難管理。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力度的加大,農村社區構成會更復雜。一方面是一些單位在職、下崗、退休黨員將戶口遷入農村社區或跨社區流動,但組織關系不愿轉入或未及時轉入社區的情況較多,另外一方面則是社區內黨員因拆遷過渡在外,而黨組織未及時轉移的也不少,這些情況給社區黨組織掌握情況、開展活動、教育管理帶來新的難度。另外,農村社區黨員年齡老化的現象也不容回避。農村黨員隊伍的現狀,決定了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保持先進性有其局限性。發展黨員在農村社區也遇到了困難,社區黨支部新鮮血液不能得到及時補充。農村社區黨組織的吸引力不夠,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和依附感不強。社區黨組織活動內容不夠豐富,形式比較單一。黨組織在如何開展服務活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方面,與城市社區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 2009-11-25南通崇川區:構建“一心兩體三會”社區黨建新模式
- 2007-09-17建甌:第三批社區黨建指導員赴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