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論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直接目的。為此,要緊緊圍繞抓住并用好我國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把握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發展呈現的一系列階段性特征,深刻認識這些階段性特征在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的具體表現、所產生的具體政策需求。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在深入調查、嚴格論證的基礎上作出科學決策咨詢,緊密跟蹤政策的貫徹實施并根據實踐的新發展及時進行修正和完善,以理論的新創造推動實踐的新進展,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經驗、基本綱領。
第三,準確把握改革發展實際。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我國社會正經歷在廣度、深度和難度上都空前未有的深刻變革。而這種變革的現實進程和現實形態又呈現出空前未有的復雜性,改革發展的新要求接踵而出,各種矛盾大量涌現,呈現出新舊矛盾相互交織、長期性矛盾和階段性矛盾相互交織、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矛盾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全力聚焦這些矛盾、著力解決這些矛盾,提出別人沒有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密集的理論生長點。
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和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解決長期制約我國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一套比較完善、比較定型的制度,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任務。
第四,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堅持歷史與現實、宏觀與微觀、一般與個別相統一,是發現社會活動規律的基本途徑,也是理論創新的基本原理。因此,既要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現實和未來這樣的宏大時空和廣闊視野,注重系統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進一步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趨勢和未來走向,又要注重及時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局部的、階段性的、最新實踐創造的新鮮經驗,進一步揭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個領域的具體規律,增強我們把握和運用客觀規律的本領,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這里,重要的是要掌握理論創新的正確思想方法。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尊重人民群眾生動實踐的革命性品格;以甘當小學生的謙虛態度和深入實際的踏實作風,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在參與火熱的創造性實踐中捕捉真理的氣息,在感知典型經驗、反思曲折探索中發現規律的痕跡;盡可能詳盡地占有材料,從中提煉時代精華,提升認識水平,取得新的理論成果;具有忠于事實、忠于真理的勇氣,敢于突破陳規、敢于否定已有結論,敢于說出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堅決摒棄生吞活剝、唯洋是舉的洋教條,閉門造車、主觀臆斷的偽創新。
- 2009-11-02田培炎:把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著力點
- 2009-11-11田培炎: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
- 2009-11-11田培炎: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
- 2009-11-16田培炎: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四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