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繁 體
您所在的位置: >> 天下>>國內熱詞>>余姚 救災物資

?

中新網寧波10月16日電(記者 夏毅 見習記者邵思翊)村民們在河塘邊洗衣服邊聊天、村民家門口的水泥地上曬著濕漉漉的谷子、江邊渡口的船上陸續有乘客光臨……16日,受災第十天,浙江余姚一改“水城”的模樣,漸漸轉回正常模式,繼續生活的腳步。

生活必需便利購

余姚陸埠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積水最深處曾達到2.5米,路面積水及成人大腿處,一度成為一座“孤島”。

在陸埠官路延村,不少村民正蹲在河邊洗衣服、洗菜。其中一位女士告訴記者,12日時供水已經恢復,由于管道中的水量不大,便選擇到河邊來清洗。

“今天是去早市上買的菜,這樣就比較方便啦。”該女士說,從14日開始,早市、菜市場等均已恢復,購買日常用品也較為方便,其銷售的價格也與平時持平。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該女士告訴記者,村子里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已經恢復,道路出行也無障礙。她10歲的女兒也已于今日開始復課,回到了校園學習。

在村子里,不少人家門口灰白色的水泥地上鋪滿了濕漉漉的稻谷,村民們拿著工具仔細地翻動。據村民們介紹,這部分稻谷加起來有好幾千斤,因曾在水中浸泡了五天五夜報廢了,現在只能曬干了做其他用途。

商鋪忙“烘干” 修車業務人氣高

陸埠鎮中心地帶,漸漸恢復往日的繁華。水果店、服裝店、電器店、超市……中心的不少店鋪開門迎客,同時店鋪內的沙發、家具也“挪”了位置,在人行道上“曬”干水分。

服裝店門口架起了一排排晾衣桿,上面全是未干的當季服裝及庫存,老板們正帶著口罩細心晾曬,被淹后這部分的衣服只能低價處理。

店門口、家門口,都成為了“烘干”皮包、被單、毛毯的場地。其中,一家裝修公司的30余塊板材因“身軀龐大”,占據了整個小區的綠化帶。“被水泡過了,質量不比原來,只能曬干了便宜賣。”正在忙于搬運板材的工人告訴記者。

與之相比,電瓶車商店的生意可謂“興隆”。商店老板娘已忙著不可開交,她告訴記者,近幾日前來修車的人實在太多了,店里3個修車師傅加班加點,業務也已經排到了一個月后,目前還有300多輛車等待修理。

“我每日從早上7時開始忙到凌晨2時,都來不及應付。”店里一位20多歲的修車師傅一邊與記者交談,一邊干著手上的活。


河姆渡渡口重開 便利過往行人

此前,姚江水位一度創下新高,河姆渡渡口也因此停運。16日,該渡口重新開放運營,記者有幸成為了首批橫渡的乘客。

一位準備渡河的女士,手里還推著電瓶車,她告訴記者,她打算坐船回娘家。“騎電瓶車的話,起碼要半個多小時,坐船就只要5分鐘,渡船恢復了以后真方便。”

而在該渡口北岸正是中國長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此前由于積水隔斷交通,工作人員無法正常上班,博物館閉關4天后,于12日重新開放。

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河姆渡文化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和干欄式木構建筑著稱,博物館也采用了干欄式木構建筑的特色,建筑基座高出地面。這一設計加上值守人員隨時注意排水,博物館沒有遭到洪水入侵。

在博物館門口,記者遇到兩位身著專業騎行裝備,從上海前來游玩的兩夫婦。妻子房琍琍告訴記者,因先生是資深“驢友”,兩人常常外出旅游。此前受到“菲特”影響,推遲了出行計劃。

“之前聽說浙江積水很嚴重,我們12號出發一路從杭州、紹興過來,發現已經退得差不多了。”房琍琍說,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河姆渡遺址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悉,博物館在12日開放后,已經接待了不少游客。

企業自救不忘受災員工

16日,記者沿途采訪獲悉,余姚的不少企業已展開災后自救,并且已恢復正常生產。

寧波普爾機電制造有限公司也是其中的一家。該企業位于陸埠鎮,是一家為專業生產全自動洗衣機減速離合器、雙桶減速器和軸類件的企業。由于企業與山區距離較近,山水奔涌而下,積水較為嚴重,致使企業嚴重受損。

記者在工廠門口看到,廠區的空地上堆滿了零配件,它們滿是污泥,數名女工正在清洗。而在廠區的左側,記者還看到一堆近2米高的零配件,這些是被水浸泡后報廢的產品。

該公司一名姓計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從13日已恢復生產,目前一半的機器已經開始運作,還有部分需要清洗。“員工從9號左右就主動回來幫忙,還說不需要加班費,可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受災也很嚴重。”

該負責人表示,考慮到員工的實際情況,他們將受災較為嚴重的員工及其家屬安置在企業宿舍里,同時考慮拿出一部分資金對員工給予補貼。同時,這幾日的工資也將進行雙倍支付。

“雖然企業也損失比較嚴重,可是從中看到了我們員工的凝聚力,加上我們很多客戶企業給我們送來了物資,現在覺得有強大動力,干勁十足。”該計姓負責人說,企業正在積極自救,不日將完全恢復正常生產。(完)

中新網寧波10月16日電(記者 李晨韻)16日,浙江余姚受災后第十天,曾經水深齊腰的古鎮陸埠積水基本已退。沿街部分商店陸續開張,菜地里的土壤剛剛翻過,空地上晾曬著受潮物件……生活的氣息重新彌散開來。

此前,受強臺風“菲特”和后期弱冷空氣共同影響,持續強降雨讓浙江余姚深陷洪澇災害,余姚市陸埠鎮更是全鎮告急,洪水齊腰深,古鎮變“水城”。(完)

中新網寧波10月16日電 (記者 徐小勇實習生謝力)2012年12月16日中午,徐戎三村2號樓垂直倒下,事故造成1死1傷,引發社會極大關注,附近400多位居民相繼疏散。10個月過去了,政府卻遲遲未公布房屋倒塌原因。近期,臺風“菲特”帶來的強降雨把寧波城區澆成一片澤國,地勢較低的老小區內澇問題更顯嚴重。暴雨的沖刷讓這里的居民再度膽戰心驚。臺風過后,同一社區的二幢樓房再度被確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目前已被騰空,而在8月21日該社區已有二幢樓房被騰空。對此,寧波市江東區常務副區長李國宏16日解釋說,是根據監測的需要正常騰空,與臺風無關。

據了解,徐戎社區由徐戎一村、二村、三村及百姓人家幾個小區組成,共有77幢群樓、220個墻門,住戶3171戶。

強降雨形成的積水來得非常突然,10月8日當天,徐戎社區居委會組織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排水工作中。事后,不少居民表示社區排水工作做得及時到位,“清早的時候,徐戎社區內普遍還有30厘米以上的積水,到晚上的時候基本已排光。”至于這次水災對徐戎社區的房屋造成的影響,大多數居民則表示“不清楚”。

16日,寧波市住建委主任鄭世海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徐戎三村倒樓原因此前曾經征求過一次意見,目前沒有最新消息。各縣市區政府在大水退去后,都將對水泡房、危舊房等進行檢查鑒定,發現問題及時做好加固工作。

同日,江東區房管處處長助理楊德軍告訴記者,10月11日,他們對徐戎社區進行過全面排查,“排查結果顯示水災前后房屋并沒有明顯差異。”

但,10月14日下午4點49分,江東區徐戎社區所在的明樓街道官方微博發布一則告知住戶疏散的通知:根據房屋安全專業機構檢測,徐戎二村14—17號、徐戎三村22—24號兩幢房屋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為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明樓街道于10月14日啟動兩幢房屋的居民疏散和房屋騰空安置工作。目前工作組已深入居民家中,告知房屋監測情況,通知居民進行騰空,協助居民進行過渡安置。

早在徐戎三村發生倒樓事件后,周邊20多棟房屋已列入了動態監測范圍。明樓街道相關工作人員16日告訴記者,按照專業機構最近的數據監測顯示,14日開始騰空的這兩幢房子有較大安全隱患,專家建議盡快啟動居民疏散和房屋騰空安置措施。

但徐戎社區的居民對此并不買賬,不少人反映自己居住的樓層也出現墻面開裂、房屋傾斜、墻體脫落、地表下沉等現象,他們質疑相關部門為何在房屋倒塌后近一年還遲遲未公布事故原因、落實處理意見。

對樓房安全的質疑早就密布徐戎社區住戶心中。10月12日凌晨,技術人員就用千斤頂和鋼管加固了此次騰空的兩幢樓房,在鋼管的最上方,能夠測量樓房異動的千分儀正在實時監測相關數據。在已騰空的徐戎二村14—17號部分住戶家中,記者看到天花板有非常明顯的傾斜,地面也有不少裂痕,在樓房外側,墻面上的裂痕和墻體脫落現象隨處可見。

不少市民質疑這是加固裝置,他們認為這類樓房的安全隱患已經到達非常嚴重的地步。對此,楊德軍回應稱,千斤頂是臨時加固措施,同時幫助千分儀監測樓房數據。“解危加固好以后,我們會把它拆除。”

“臨時加固何時可以拆除還說不一定,要看接下來的方案認證和工作推進,只能說盡快。”楊德軍補充說。

據悉,這并不是徐戎社區第一次緊急騰空房屋。8月21日,徐戎三村31-34號、徐戎一村26-28號根據房屋安全機構的監測,認定這二幢樓房存在安全隱患不適宜居住,樓內住戶被緊急疏散。

持續關注徐戎社區樓房安全問題的網友“天綱”說,算上此前被認定為危房的11幢樓房和倒塌的1幢外,“徐戎社區被認定存在安全隱患的就有16幢樓房”。“天綱”認為,這不得不讓人擔心其他未被列入監測范圍的樓房,是不是也存在安全隱患?

在徐戎社區已經騰空的樓房附近,幾位未被列入監測范圍的樓房住戶告訴記者,他們的房屋也存在類似墻面脫落、墻體裂縫的問題。“晚上一旦有載重量大的卡車經過,房間會有很明顯的震動,”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更有甚者,晚上睡覺還穿著衣服,旁邊準備好行李,以便出現意外時及時脫身。

16日,寧波市江東區常務副區長李國宏接受采訪時稱,塌樓的原因應該快出來了。對于徐戎社區的兩次樓房騰空,他解釋說,10月14日的這次與臺風無關,屬于正常的推進;而8月份的那次則是根據監測的需要,也是正常騰空。(完)

新華網杭州10月11日電 11日是浙江余姚“大水圍城”的第四天,被淹城區積水繼續下降,救援加快進行,居民基本生活有保障。隨著積水消退,余姚市區的供水、供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逐步恢復,整個抗洪救災從應急階段轉入持續救災階段。

浙江省防指辦負責人11日晚間表示,按照目前的排澇速度,據測算,“菲特”臺風重災區余姚水位回落到保證水位需要3-4天;杭嘉湖東部平原告別“澇情”還需5-6天。

目前余姚城區多數超市、藥店已開門營業,災民的物資采購更為便利。之前只能在家等待方便面、餅干、礦泉水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觀。同時,余姚市有關部門加強對商場、超市和菜場的市場價格監督檢查,防止有人借機哄抬價格。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10日19時,余姚地區尚有571個基站退出服務狀態,2.86萬公里通信線路中尚有308公里通信線路受損,各基礎電信企業仍在抓緊搶修中。

目前已在余姚累計出動搶修人員8000多人次、車輛1500多臺次、發電油機約1000臺次開展搶修,為災區提供了33部衛星電話,派出8輛應急通信車開展現場保障,累計發送公益應急短信730萬條。

記者11日從浙江省寧波市政府獲悉,臺風“菲特”給寧波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9億元,其中余姚災情最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70億元。在這次臺風中寧波有2人死亡、1人失蹤。

據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朱達介紹,此次臺風帶來的降雨強度、水庫河網水位之高、受災群眾之多、危害損失之大均是歷史最高。10月5日8時至9日8時,全市面平均雨量403毫米,過程面雨量最大的是余姚,達561毫米,雨量最大點達742毫米,甬江流域面雨量為1953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大值。寧波11個縣(市)區、139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137.5萬人。倒塌房屋26180間、農作物受災面積8.6萬公頃、水產養殖損失面積7000公頃、死亡大牲畜7321頭、停產工礦企業18134家。

與最嚴重的時候相比,目前洪水已經退了半米左右,但是四明山下、姚江兩岸地勢低洼的城市中心,水深仍然沒膝,還有很多地方水深直到胸口。

記者11日上午在浙江省余姚市區和受災最重的陸埠鎮采訪時看到,部分受災群眾撤離臨時安置點回到自家住處,一些企業正積極開展自救工作。

“終于可以回家了,謝謝你們!”來自江西玉山縣的虞麗霞抱著8個月大的兒子,在走出教室時,對余姚高級中學的校領導說。虞麗霞說,讓她感動的是,從10日夜開始,有志愿者給懷里的孩子送來了奶粉和尿不濕。

“我們要大力弘揚這種大愛精神!”剛剛察看完這個安置點的寧波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盧子躍說。

盧子躍表示,將力爭在11日晚間使市區積水全面下降。(記者何玲玲、章苒、李亞彪、韋慧、周竟、王政、馮源、岳德亮、鄭黎、張奇志、黃深鋼、張辛欣、劉菊花)

新華社網寧波余姚10月11日電題:“大水圍城”考驗“余姚之韌”--浙江余姚災區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何玲玲、李亞彪、章苒

浙江余姚,這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在百年一遇洪澇災害中,被大水所困,已進入第五天。

在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三級黨政部門及軍民、社會各界努力下,堅韌的余姚人不埋怨,不放棄,全力以赴投入到搶險救災的“家園保衛戰”中。

11日下午傳來消息,從當前的排水進展情況來看,預計城區的積水在未來兩日內可以基本消除。

曬好被子,修好車子,還得繼續過日子

11日上午,太陽升得很高,余姚人迎來了難得的好天氣。走在城區大街小巷,可以看到許多居民把私家車的窗戶、后蓋打開透氣。

市中心的新西門橋上停滿了汽車,中間留著一條可供車輛往來的通道。據余姚市干部鄭超介紹,這座橋橫跨蘭江,地勢較高,成為居民停放車輛的最佳選擇地點之一。

讓人注意的是,橋欄桿上掛滿了被褥。“好不容易天晴了,把衣被拿出來曬曬,日子還得過呀!”一位姓章的市民說。

橋下的路兩側,許多商店已開始營業。余姚市政府發布的信息稱:城區絕大多數超市和60%的藥店已開門營業,政府設置了3個臨時菜場直銷點,組織了更多的流動超市。

在市中心最繁華的四明西路,路中央的欄桿上也搭滿了晾曬的被褥。一處小區門口,太平洋保險公司正在辦理理賠業務,四周擠滿了居民。

“再過兩天,我希望可以把孩子接回來。”鄭超說。在水情最大的9日,鄭超考慮到忙于抗洪救災,把2歲的孩子下送到外地的岳父家暫住,他妻子在交通局工作,也無法正常照料孩子。

由于余姚在災情最嚴重時斷電、斷水、斷通訊而無法居住,許多市民搬到了臨近的慈溪、寧波等地。近兩天,一些車輛開始返回余姚查看家中情況,并決定是否搬回來居住。

“圍城考驗”能打幾分 余姚推出“一排四保”

“4天了,我第一次睡覺時身體挨了床。”11日一大早,余姚市年輕的干部小邵說。隨著水災逐漸退去,小邵終于在11日凌晨3時,在一家工作人員用的小賓館睡了三四個小時,一早就又穿著短褲、拖鞋進入水中。

在余姚,滿城都有像小邵這樣早已把家丟在一邊、甚至不知道家中受災情況的黨員干部,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也是受災者。

為了確保詳查災情與救災物資發放,余姚市將黨員干部按所屬由所在鄉鎮街道調配,努力確保每一個社區都有一位干部,每一棟樓都有一個黨員,每一戶人家都有人探訪。

面對天災的考驗,余姚市一方面全力排水,一方面著重實施“四保”:保居民生活、保基礎設施、保環境衛生、保社會秩序。目前,余姚城鄉供水量已接近災前正常供水量;部分公路暢通,因積水中斷的所有平原公路和大部分山區道路于11日晚也將基本搶通;38輛發電車已為醫院、學校等26個單位提供臨時供電;移動、聯通在主城區、各主要鄉鎮街道特別是受災比較嚴重的陸埠鎮已實現信號全覆蓋,受災小區的固定電話正陸續開通。

自11日起,衛生防疫工作全面啟動,浙江省、寧波市數十名醫務疾控專家駐點余姚,全部充實到19個災后防疫小分隊中。市里組織的77名醫務人員對城鄉災區和城區安置點巡回醫療和疾病監測。

為確保社會秩序,余姚市動員一切力量到一線進村入戶,幫助解決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特別是關心在余姚打工的外來人口,維護好社會治安。

“圍城余姚”,但絕不是“孤城余姚”

災情發生后,浙江全省動員,全力以赴抗災救災,省委書記夏寶龍要求各地各部門貫徹中央領導要求,樹立連續作戰、守土有責的思想,人、財、物要集中向災區集中,確保人民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凡有群眾的地方,就要有黨員干部在場。

10日上午,浙江省省長李強趟著及腰的積水趕赴余姚城區指揮救災,慰問被困群眾,并召開由省、寧波市、余姚市三級領導參加的工作部署會。

在余姚大水中,有南京、福建、溫州調來的泵車,有浙江省、寧波市的醫務與疾控專家,有杭州趕來的民間救援組織,有700多名官兵與180余輛部隊搶險車輛……

記者在余姚城區走訪時發現,部分區域水情依然不容樂觀。市政府門前依然被大水圍困,大部分機關部門與工作人員都搬到了外面。

在余姚中學大門口,積水依然讓人望而卻步。但記者看到一位身著校服的女中學生騎自行車進入校園,雖然沒有開學,她卻著急要把課本拿回家中復習。

“當前排水是第一位的,沒有排水,電無法通,交通會繼續癱瘓,學校、機關也難以正常運行,城市依然無法解圍。在各界支援下,從外地調來的數十臺大型泵車已開始工作,姚江水位的下降,更是為強排創造了條件。”寧波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盧子躍告訴記者。

新華網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從浙江省余姚市抗洪救災發布會獲悉,截至目前,余姚城區積水普遍下降50厘米左右,但部分地區積水依舊較深,城區積水全部退去要到12日左右。10日,由浙江省民政廳牽頭,交通、衛生、商務、水利等相關廳局組成的省救災援助聯合小組進入余姚災區開展工作。

記者10日在余姚市區看到,小車難以通過,要借助卡車或者徒步淌水才能通行。余姚市市長奚明表示,為盡快降低水位,余姚正協調減少上游來水量,同時加大排水,目前有100多人正在開展排水工作,福建、南京、溫州等地支援的10臺大型移動泵車也即將投入使用。

目前余姚基本物資供應充足,人員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有飯吃、有水喝。截至10日13時,共轉移受困群眾99500余人。同時在鄰近地區調集了大量礦泉水、方便面、餅干、饅頭等生活用品,采取“市級統籌、鄉鎮分配,軍車運輸、干部發放”的模式讓每個災民都“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地住、有病醫”。

事關百姓基本生活的水、電、路燈公共基礎設施正在逐步恢復。奚明介紹說,目前,余姚城區80%區域已恢復供水,供電設施正在加快故障檢測和設施恢復,山區、平原公路也大部分恢復,城區已開通15條臨時公交線路,城區及鄉鎮主要街道的通訊網絡也初步恢復。

記者10日下午從浙江省防指了解到,根據寧波、余姚等地的災情,省防指維持防汛Ⅱ級響應。省防指、省水利廳將積極做好水利工程調度指導,加快姚江洪水外排,盡快降低河網水位。

浙江省民政廳下午通報稱,截至10日15時30分,民政慈善部門已經累計接收社會各界捐贈的救災物資177批次,其中八寶粥2.4萬箱、方便面1.7萬箱、餅干類食品1.6萬箱、礦泉水9.7萬箱;藥品3批、手電筒2.25萬支、救災用的鐵鍬3800把。救災物資仍在陸續接收中。

從10月9日起,浙江省疾控中心共派出多支應急小分隊,分赴災情嚴重的嘉興、湖州、寧波、溫州地區。

據統計,10月6日至9日晚間,已經累計向災區調撥漂白粉21噸、消毒泡騰片9噸、漂精片3噸、緩釋消毒浮筒1100只。浙江省疾控中心應急小分隊已奔赴各地,開展救災防病工作。

臺風”菲特”帶來的強降雨造成浙江省余姚市主城區70%的地區被淹。7日以來,當地相繼斷水斷電,通訊中斷。焦急等待親人信息的外圍家屬、四面八方趕來的救援隊伍、牽掛著災區的全國同胞迫切希望聽到災區的信息。

受水深影響,余姚有三分之一的移動通信基站受損退出服務。從8日早上開始,移動公司的搶修工作緊急開展。目前,余姚城區部分地區已經恢復通信,不少群眾與家人取得了聯系。但由于還有一些基站沒有恢復,導致容量不足,造成信道緊張,出現有信號但卻撥打困難的情況。(記者岳德亮、王政、周竟、劉菊花、張辛欣、王懌文、張樂、胡作華、韋慧、黃深鋼)

中新網寧波10月11日電(記者 何蔣勇 林波 通訊員陳云松)“這里實在太需要我們了。”原定在10月10日大婚的河南籍姑娘李月月早上收到了這樣一條短消息。發件人是她的未婚夫,浙江寧海躍龍街道民兵應急小分隊隊長金義。此時的他身在浙江余姚,正率隊支援當地救災搶險。

在接到抗臺命令之前,金義一直忙著籌備10月10日的結婚典禮。“菲特”來襲后,金義和隊員們幫助群眾轉移,趕赴突發災情受災區域救災,一直忙到8日早晨。這邊災情剛剛緩解,那邊又打來電話,要求應急小分隊緊急支援災情嚴重的余姚。于是,他和寧海其他鄉鎮的幾十位救援人員匆匆趕赴余姚災區一線。

“他趕回家說有緊急任務要去余姚救災,這次任務可能蠻重,不知什么時候能回來,婚禮可能要推遲了。”李月月說。

這一去,果然錯過了原定的婚期。記者透過斷斷續續的通訊信號,聽金義在電話中介紹自己的救災經歷:他們一到余姚,就分配到一處有8幢房子的老小區進行救援。他和隊友從小區里一戶戶把老人從家里營救出來。因為地形復雜,他們幾乎都是泡在水里,扒在沖鋒舟的兩邊艱難地推行前進,一船20多個人加上行李,1公里左右的路程來回起碼半個小時多。“有地方水很深需要開動螺旋槳,有的地方又必須涉水推行,整個人都泡白了。”

準新郎不是不想回來結婚。“眼下災情這么重,太需要多一些像我這樣能熟練駕駛沖鋒舟的人了,我還不能回來。”金義說,帶隊領導了解情況后,曾叫他先回家結婚,卻被他拒絕了這個要求。

準新娘也不是毫無怨言。雖然嘴上說“他是舍小家,為大家,我不怪他”,但李月月眼看著錯過本該是兩人最幸福的日子,還得由她一一打電話告知前來吃喜酒的親友婚禮延期的消息,憂傷和無奈寫在她的臉上。

“不過我們也相處四五年了,我知道他的性格,他就是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熱心人。”李月月告訴記者,就在今年8月21日,他遇到深夜回家的一名女士遭兩名歹徒搶劫,一個人挺身而出勇斗歹徒,不但幫人奪回提包,還當場抓住一名歹徒。“雖然今天不能如約和我結婚,但我也為他感到自豪。”

據悉,兩家人家已經初步商定,把大喜的日子改在本月的28日。而此時,遠在余姚救災第一線的金義和隊友們已經從老小區里救援出400多名被困人員了。(完)

大水多天不退,救援是否到位?

余姚政府回應公眾質疑

到10日16時,被洪水圍困的浙江省余姚市仍在持續搶險中,已有5條道路可以進入余姚城區。余姚市姚西北地區一座水廠預計10日晚可搶修完畢,姚西北地區可以恢復一半供水。核心區域的通訊有望10日晚搶通。防疫方面,浙江省疾控中心已運抵寧波漂白粉20噸,醫療、防疫工作人員深入災區進行病例巡診,加強腸道等傳染病監測。

大雨已過去3天,為什么余姚仍是一座“水城”?針對公眾關心的疑點問題,余姚方面做出回應。

質疑一:

政府信息發布滯后?

一場百年一遇的洪水,為何前期沒有足夠的預警?有群眾反映,暴雨初期的政府信息發布滯后,政府部門在應對這次強風暴雨過程當中反應遲鈍。

對此,余姚市委書記毛宏芳說,“這次暴雨來得突然,臺風登陸后集中雨量大,雖然我們盡了最大努力搶修廣播、電視臺等傳播渠道,但很遺憾,水勢太猛,一些設備進水,強行開機有發生爆炸的危險。由于電臺、電視臺癱瘓,我們只能借助網絡、手機短信等渠道,第一時間發布預警信息、受災情況、避災指南等。但受電力設備等故障影響,許多通信設備被迫中斷,一些群眾未能第一時間了解到災情。”

質疑二:

至今沒有通電?

雨過3天了,大家抱怨,為什么電還沒有通,手機還老打不進? 

毛宏芳說,到目前,已經有地方具備通電條件了,但是不敢貿然通電。大量的水沒退,觸到電是十分危險的。手機信號不通,也是因為通訊基站依靠電力供應才能工作。

“不是沒有通電的能力,而是為了盡可能減少次生災害,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毛宏芳說。

“城區有很多地方至今還有深達腰部以上的積水。兩天時間,老天爺差不多把68個西湖的水倒到我們余姚頭上,臺風倒潮、冷空氣、大潮汛‘三碰頭’,而余姚地理位置像是鍋底,下游潮位高,積水出不去,上游還不斷有水來,真是百年一遇。這確實不是通過人為努力、科學調度能馬上解決的問題。”毛宏芳說。


質疑三:

部分群眾缺水缺糧?

最近兩天,有受困居民通過微博發布求助信息,稱家中缺水缺糧,局部還出現搶購物資現象。

對此,余姚市商務局副局長鄭平說,余姚在“菲特”臺風到來之前,儲備了可供市民食用15天以上的物資,受災后,寧波市也調配來大量食品。

對于局部地區出現搶購物資的現象,鄭平表示,主要是當前運力不足,部分道路積水嚴重,物資配送車輛難以及時抵達目的地。市里已經專門調配了10輛軍用卡車和10艘橡皮艇,全力保障物資運輸。

針對有網民反映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百姓救助標準不一樣,毛宏芳說,在發放物資過程中,無論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都一視同仁。陸埠工業園區的食品發放過程當中,政府優先發放給當地一萬多名外來務工人員。

(綜合本報記者顧春和新華社報道)

10月10日電(記者張奇志、黃深鋼、韋慧)大雨已過去3天,為什么浙江余姚仍是一座“水城”?新華社記者千方百計淌水入城,在余姚市救災物資調配中心,截住了腳穿高筒雨靴、匆匆趕路的余姚市委書記毛宏芳,請他回答公眾關注的問題。

下面是對話實錄。

新華社記者:強降雨已經過了3天,為何城區多處道路還不能通車?我們一路淌水,水位還在膝蓋處,許多一樓民房還泡在水里。水退不下去,到底是什么原因?

毛宏芳:豈止淹在膝蓋處!城區有很多地方至今還有深達腰部以上的積水。兩天時間,老天爺差不多把68個西湖的水倒到我們余姚頭上,臺風倒潮、冷空氣、大潮汛“三碰頭”,而余姚地理位置像是鍋底,下游潮位高,積水出不去,上游還不斷有水來,真是百年一遇。這確實不是通過人為努力、科學調度能馬上解決的問題。

新華社記者:有傳言稱,上游水庫在下雨時開閘放水,導致城區被淹嚴重,是這樣嗎?

毛宏芳:這不是事實。上游的四明山水庫總容量1.2億立方米,在臺風來臨前蓄水4000萬立方米,近三分之一。實際上臺風降雨期間我們一直就沒有放水,只是到雨停后略微放了一點。城區淹水主要原因是,相當于北京兩年下的雨,兩天都下給余姚了,而且我們根本沒辦法把水排到海里去。

新華社記者:雨過3天了,大家抱怨,除了積水影響道路通行,為什么電還沒有通,手機還老打不進?

毛宏芳:到目前,已經有地方具備通電條件了,但是我們不敢貿然通電。大量的水沒退,碰到電是十分危險的。手機信號不通,也是因為通訊基站依靠電力供應才能工作。我們不是沒有通電的能力,而是為了盡可能減少次生災害,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我還是懇求理解。


新華社記者:許多網民反映,余姚在救災時,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百姓救助標準不一樣,對此您有何看法?

毛宏芳:我們在發放物資過程中,無論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都一視同仁。尤其大災大難來的時候,更應該多關心那54萬的外來人口。陸埠工業園區的食品發放過程當中,政府優先發放給當地一萬多名外來務工人員。

如果救災物資發放過程中有不當的地方,絕不是政府“歧視”外來務工者,而是現場工作人員有疏忽。對此我們今后會更加注意、繼續改進,發放不周到的地方,我們歡迎監督,讓每一個災民生活有保障。

新華社記者:有人質疑,你們在應對這次強風暴雨過程當中反應遲鈍。

毛宏芳:我用事實說話。這次臺風很詭異,風很小,登陸之前雨量并不大。可在臺風登陸福建后,我們并沒有掉以輕心。我們在衛星云圖上發現余姚一帶的積雨云特別多,在第一時間,也就是7日早晨8點,還沒有那么大的雨量的時候,我們就把二級響應改為一級響應。全市各級干部全部到崗,投入救災一線。全市6萬多名黨員,我們要求每人都要發揮作用,他們要聯系千家萬戶,發動群眾自救,并要特別關注弱勢群體。

同時,我們特別感謝人民子弟兵。700多名官兵趕到余姚,發揮了巨大作用。

新華社記者:有群眾反映,暴雨初期的政府信息發布滯后,為什么?  毛宏芳:這次暴雨來得突然,臺風登陸后集中雨量大,雖然我們盡了最大努力搶救廣播、電視臺等傳播渠道,但很遺憾,水勢太猛,一些設備進水,強行開機有發生爆炸的危險。

由于電臺、電視臺癱瘓,我們只能借助網絡、手機短信等渠道,第一時間發布預警信息、受災情況、避災指南等。但受電力設備等故障影響,許多通信設備被迫中斷,一些群眾未能第一時間了解到災情。

氣象、水利部門預計12日水位將逐漸消退,下一步我們將重點關注衛生防疫問題,防止水退之后發生疫情。群眾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寧波)

新華網杭州10月10日電(記者 岳德亮)10日10時12分,寧波市余姚城區陽明西路城西加油站地下儲油罐泄漏,造成大量汽油泄漏。經過消防等部門的緊張救援,當日下午事故已經得到控制。消防官兵在配合加油站進行倒油工作。

據余姚市消防大隊參與救援的官兵介紹,陽明西路城西加油站有地下油罐兩個,分別存有3萬升汽油、3萬升柴油。由于近日余姚洪水泛濫,該加油站內水深1.5米左右。

10日上午,有群眾報警稱,城西加油站汽油味很重,大量油花冒出水面,于是加油站方報警求救。

余姚消防接報后,為了保證能規避擁堵及時處理險情,從余姚中隊和姚南中隊兩個方向各派出一輛消防車進行救援,后增加至4輛消防車。消防官兵到場后,疏散了現場群眾,用棉被和木板對浮油進行了圈圍,并請求鎮海(煉化)消防專業救援隊進行支援。

截至記者16時許發稿時,余姚消防除兩輛消防車繼續監控以外,另外兩輛消防車奔赴下一個救援點。而杭州消防支隊的增援力量一到現場就投入了搶險,他們安排了兩輛車八名官兵將罐口周圍放置沙袋,而后進行了排水,水排完后尋找泄漏點。

目前,救援工作仍在進行中。

強臺風“菲特”重創浙江,其中余姚受災最為嚴重,目前當地仍舊處于一片汪洋之中。余姚災情引起網民關注,“堤壩會不會垮?”“預警短信為啥延遲?”“救災物資是否短缺、救援是否及時?”,記者就這些網民關心的問題采訪了余姚市政府相關負責人。

一問:堤壩會不會垮?

近日,有網民在網上散布“陸埠水庫”倒塌信息,引發網絡恐慌:“水庫已經裂了”“下游的人要小心啊!”“報道情況一點也不真實”……網民“半步遙途-阿森”說:“消息不知道真假,說上游的陸埠水庫出險情,如果潰壩,下游的余姚城就全部遭殃了!”

網民“叼著煙斗的熊”也表示:“余姚是目前最危險的地方,市中心街頭只有軍車才能行,水庫也有潰壩的危險,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憐憫,我們只需要如實的報道。”

對此,余姚市政府部門回應說,余姚地處姚江中段,因為上游來水迅猛,下游寧波城區積水也比較嚴重,又遇到月初的天文大潮,姚江的水可謂“上瀉下不通”,水位在8日上午9-10時,達到了5.33米,超過警戒水位1.56米,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到9日上午10時水位略有下降,但也仍有5.17米,目前,水還是退得比較慢。姚江多處堤防曾告急,鳳山街道、姚江河姆渡、三七市段等多處出現險情。但目前并沒有潰壩危險,水庫和江河水位正在逐步下降,估計街上和道路的積水12號會基本消退。

二問:預警短信為啥延遲?

新華社記者在余姚采訪時,幾位市民表示,這次政府在預警和應急上都有欠缺。“我在8號早上才收到政府發來的提醒短信,但那時早就淹了。”一位正準備跑到隔壁城市親戚家避難的市民說,水災后,他也沒看到有及時的救援,基本上還是靠自救。

網民“蝴蝶”、“耕田旺夫”也表示:“8號水災已十分嚴重,這時預警已屬于馬后炮,而且當時已通訊很差,很多人肯定收不到,政府應在下大雨時就發出相關信息。”

政府相關部門表示,8號早上六點鐘開始,他們就通過中國三大運營商向所有余姚的手機號發布預警信息,并通過電臺不間斷地發布各類相關信息,但當地的通訊信號較差,可能導致部分民眾無法收到。政府部門也承認“對這次災情估計不足,來得太突然,余姚幾乎每年都會有臺風,像去年的海葵,但都沒有那么嚴重。”

三問:救災物資是否短缺、救援是否及時?

“余姚路埠鎮沿江村!我有同學困在那里!急缺食物和水。”網民“Cheryl_話癆的臆想”表示,“同學發短信求救說,她們那里兩面夾擊,一邊姚江水倒灌;一邊水庫放水泄洪。救援隊和發放物資在余姚市區和鎮上,那里根本輪不到。外界以為情況還好,可是她們地勢低又靠近江邊的村子情況很糟!”

網民“陳小陳陳陳回歸”也表示:“我朋友跟我發短信說她們那里只有方便面,路上偶爾會有發物資的,希望早點恢復正常物資供給。”

“除了提供充足物資,政府還應注意防疫工作。”網民“cchick要喝蜂蜜水”表示:“身在余姚的好友發來短信求助,她那邊斷電斷信號,一米多深的死水開始發臭,擔心情況不處理會污染自來水,通訊方面信號薄弱,電話接不了也打不出去,具體位置:余姚市鳳山街道皇山新村。望有關部門盡快幫忙解決。”

對此,政府相關部門表示,目前已儲備了可供市民食用15天以上的物資,到8日下午,已從周邊縣市調集了礦泉水、方便面、餅干、饅頭等大量應急物資,物資可穩定充足供應。同時,針對出現的局部搶購物資的現象,我們發動商家優化物資調配、方便群眾采購。當前物資供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運力不足,特別是由于道路積水嚴重,物資配送車輛難以及時送到目的地。市里已經專門調配了10輛軍用卡車和10艘橡皮艇,全力保障物資運輸。大超市和菜市場這兩天就會恢復,情況會有所好轉。

記者發現,在集中安置群眾的地方,食品供應基本充足,但分散的居民能得到的救災物質還很有限,只能靠自救。記者在城中心看到,大部分的商店沒有開門,路邊的小攤和部分營業的小商品店,東西有部分漲價,如橘子賣到10元一斤。由于前些天城中心的超市遭遇搶購,因此目前城中心物資較為匱乏,不少市民用輪胎和竹筏等制作小船,劃著出城購買食物,有的人直接出城投靠外地親戚。

針對衛生防疫工作,政府相關部門表示,將積極開展災后疫情監測和防治,加強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同時做好環境衛生工作,確保“災后無大疫”。

?

中新網寧波10月10日電 (記者何蔣勇)記者最新從浙江省寧波市水利部門獲悉,此次臺風“菲特”帶來的強降雨使甬江流域在4天時間內的平均面雨量達到440毫米左右,超過去年正面登陸的“海葵”臺風,特別是甬江流域面雨量接近百年一遇,出現歷史罕見的特大流域性洪水。其中,災區余姚的總降雨量高相當于68個西湖的總水量。

甬江流域來水14億立方米

數據顯示,受“菲特”與冷空氣的共同影響,甬江流域在四天時間內的平均面雨量達到440毫米左右。有關專家表示,此次降雨全市面雨量超過去年正面登陸的“海葵”臺風,特別是甬江流域面雨量為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大值,接近百年一遇,出現歷史罕見的特大流域性洪水。“整個甬江流域來水達到14億立方米,相當于在這片區域砸下了10個白溪水庫的水。”

水利專家表示,甬江是寧波的母親河,奉化江、姚江的水最終都需匯入甬江入海。寧波有一半面積都處于甬江流域,所以此次災情才會如此嚴重。而重災區余姚,總降雨量高達7.5億立方米,相當于68個西湖的水一下子倒在了這里。如此大的來水量,加上上游來水兇猛、高潮位頂托及河網水位居高不下,導致積水遲遲難以排出。

寧波市防臺工作專家組組長、水利局總工程師朱曉麗介紹,面對如此巨大的來水量,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截至9日6時,全市32座大中型水庫已經攔蓄洪水4.5億立方米。目前,有22座大中型水庫和28座小(一)型水庫、12座重要小(二)型水庫超汛限水位,其中周公宅、皎口和四明湖3座大型水庫超過歷史最高水位,通過合理錯峰調度,水庫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攔洪效益,有效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

截至目前,余姚全市各大水庫下泄洪水總量為1.5億立方米。隨著降雨的基本停止,入庫水量的減少,從9日6時起,周公宅水庫開始停止泄洪,下游皎口水庫的下泄流量也明顯減少。專家表示,如果水利工程沒有攔下這些來水,寧波下游地區主要河道水位將上升50至70厘米。


中心城區排澇任務仍然艱巨

來自寧波市城區防汛辦的消息,中心城區積水狀況自8日惡化以來,由于內河水位和三江潮位均居高不下,內澇狀況未見明顯改觀,該市正調動各方力量全力排澇。

防汛專家分析,城區內澇嚴重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是降雨量大,市區過程雨量達到了418毫米;其次是強排能力不足,水排不出去;三是外江水位高,靠沿江閘門自流排水非常有限。

據了解,一般城區防汛辦對內河水位、三江潮位每小時記錄一次,隨時掌握水情變化。結果發現,9日15:00,三江口出現最高潮位,為2.65米,高于警戒水位,導致內河水難以外排。同時,海曙區內河水位為2.76米,江東區為2.44米,江北區為2.56米,均超過警戒水位。

顯然,與8日相比,城區內河水位仍然保持高位,下降并不明顯。城區防汛辦負責人告訴筆者,內河水位、三江潮位不下降,積水難以外排,城區內澇還將持續。

目前,保障民生是城區防汛抗澇的重中之重。截至9日16時,城區防汛指揮部共安排備勤搶險人員1.3萬余人,出動1.2萬余人次;排水排澇共投入排水泵581臺,船艇近70艘,轉移人口近4萬人次。

臨時菜籃子平價供應體系啟動

目前,寧波市貿易局已經緊急啟動臨時菜籃子平價供應體系,在6個中心城區設立62個平價供應點,向市民放量供應物美價廉的豬肉、蔬菜、水產和豆制品等日常菜籃子商品。此外,10日起,貿易局還在8個直供點限價限量供應青菜,解決災后市民葉菜購買難的問題。

據了解,62個平價供應點設在海曙、江東、江北、鄞州、高新區和鎮海區,由三江、M6、大阿嫂和商貿集團等四家菜籃子單位銷售門店組成。每天,這些門店從市蔬菜批發市場、鄞州方興食品公司、路林水產批發市場和寧波豆制品公司采購食材,以稍高于批發價的零售價銷售給市民。

“我們要求所有門店不得漲價,零售價整體不得高于臺風前的水平,如有違反將取消平價供應的資格。”寧波市貿易局蔬副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完)。

余姚300個安置點安頓民眾救援有序物資儲備充足

  余姚牟山鎮中心小學安置點 徐小勇 攝

  余姚市職成教中心學校忙碌的志愿者 何蔣勇 攝

中新網寧波10月10日電 (記者 徐小勇 何蔣勇 林波 實習生 謝力)臺風過后的第三天,浙江余姚城區的降水已經明顯減弱,但洪澇災害還在繼續。此時,村民的安置工作成為重中之重。記者9日走訪發現,現階段安置點的物資提供比較充足。

余姚牟山鎮中心小學食堂是其中一個安置點,食堂共上下兩層,記者看到,一些腿腳不靈便的老人被安置在一樓,大多數村民則在二樓休息。

安置點負責人告訴記者,食堂內大約安置了150多名村民,他們主要來自附近的牟山湖村,“今天積水稍微退了一些,但最深仍然有一米左右,”負責人介紹,“現在安置點有大量的應急物資儲備,不少村民因為沒來得及帶被子,鎮政府專門采購了全新的被褥提供給他們。”

鎮政府工作人員還對村民的身體狀況進行了統計,根據每人的不同情況分別為他們采購了高血壓、糖尿病、感冒藥,以備不時之需。

記者了解到,現場休息的村民中年紀最大的為一名姓陳的96歲老先生,老人家看上去精神不錯。

“水漲到腰上了還沒停,我爸那么大歲數的人行動又不方便,當時我真是慌得要命,”想起當時情景,二媳婦尹阿姨現在想起來仍心有余悸。就在犯愁時,鎮政府組織的沖鋒舟及時出現了,“咱們一家老小才都被救出來。”

記者看到,在安置點現場,由于陳老先生腿腳不便,工作人員還特意用桌子臨時拼湊了一張簡易床讓他休息。

而在鳳山街道的新建小學安置點則容納了大約200人,原先這里還有更多村民,“附近的雙江小學安置點來電了,有部分村民主動轉移到那里,”新建小學安置點負責人王偉民告訴記者,還有大部分村民并不想涉水,因此還停留在新建小學。

在王偉民看來,積水的情況仍令人擔憂,他表示目前安置點的水位下降不明顯,深度仍舊處于腰部以上位置。“所幸安置點的物資配備比較及時,現在物資提供非常充足,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王偉民預計,積水退去還需要3到4天的時間。

9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記者跟隨寧波軍分區石浦海防營救援車隊從災區及余姚高速速口多次來回余姚市職成教中心學校,接送物資及救援工作。晚8時許,記者再次來到學校,現場依然整體擺放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大量物資,包括礦泉水、方便面、八寶粥、毛巾、鞋子、手電筒等。雖然已入夜,但現場忙碌的身影匆忙穿插,預告著又一個不眠之夜。此時,正好有一輛來自杭州、裝有2000多箱50000瓶礦泉水的集裝箱車馳入余姚接收點,部隊官兵和志愿者們隨之緊張有序地開始了分裝運送。

據悉,截至10月8日12時,余姚全市共轉移受災群眾99529人,設立避災安置點289個,集中安置34741人,發放救災物資176萬元,下撥救災資金100萬元。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面對數十年一遇的災情,浙江余姚調用所有力量,包括155個搶險隊伍,4000多名專業搶險人員,搶險救災。

今天上午,記者跟隨浙江預備役炮兵團的救援車進入了余姚城區。剛進城區,記者就遇到了一個交警向我們求救。他所住的濱江新村小區水深到他的腰部,早上他出來上班的時候,8幢1樓的一戶人家向他求救,說小孩子已經一天沒吃飯了。

再往余姚城區走,記者來到了余姚市陽明街道豐山路,不斷看到居民用橡皮艇和簡易的木筏子往里面運輸礦泉水和方便面。原來,在豐山路往里,有兩個小區積水已經超過1米5,里面很多群眾被困,斷水斷電三天了。

這樣的情況在余姚非常普遍。一路上,我們不斷的看到汽車被水沒過車頂,店面房的卷簾門被水沖毀,一位孕婦因為有流產預兆從昨晚開始打打110和120都沒有辦法得到救援,困在樓上的老人向我們招手希望我們幫他們送點吃的。現在余姚災區最缺的就是食物。

(記者 曹美麗)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 臺風菲特肆虐:上海、杭州、余姚,處處上演“水漫金山”。有網友自我調侃說,一時間,上海成了海上,杭州成了航舟,寧波成了寧海。

網上的調侃,看似輕松,卻沒有緩解大家對以上這些地方的深深牽掛。尤其是很多圖片,讓人觸目驚心。小區里的水多的,會讓人誤以為是護城河。

受菲特影響,浙江省余姚市主城區70%以上地區受淹,交通癱瘓,全線停水、停電。山區公路交通全部中斷。山區溪道、電站、灌溉等設施受損嚴重,平原河網的姚東浦塘全線漫堤。

今天,菲特的影響基本結束,雨也停了。那么,現在,余姚的情況怎么樣了?停水、停電,有沒有解決?余姚今天下午召開發布會,公布受災情況。

截至今天上午10點,姚江水位5.17米,仍超過警戒水位1.4米。余姚市20個鄉鎮街道全部嚴重受災,受災人口達到87萬人。

余姚常務副市長潘銀浩:從樓上往樓下望,水茫茫一片。水位上漲始料不及,我們7號上午還用普通的車,下午就不能用,這幾天是完全,靠沖鋒舟、皮劃艇、軍用卡車在確保通行。

目前,余姚交通基本癱瘓,通訊尚未恢復暢通,供水、電力都受到嚴重影響。廣播電視甚至一度出現中斷:

潘銀浩:供水我們三座比較大的,城區供應的水廠,姚東水廠全力搶救終于保住。另外兩個水廠制水停止。電力我們也是部分供應部分采取限電停電措施。無論是聯通移動電信,通訊影響也是比較大。

1  2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2021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免费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高清 | 小早川怜子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无线码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