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寧波10月16日電(記者 夏毅 見習記者邵思翊)村民們在河塘邊洗衣服邊聊天、村民家門口的水泥地上曬著濕漉漉的谷子、江邊渡口的船上陸續有乘客光臨……16日,受災第十天,浙江余姚一改“水城”的模樣,漸漸轉回正常模式,繼續生活的腳步。
生活必需便利購
余姚陸埠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積水最深處曾達到2.5米,路面積水及成人大腿處,一度成為一座“孤島”。
在陸埠官路延村,不少村民正蹲在河邊洗衣服、洗菜。其中一位女士告訴記者,12日時供水已經恢復,由于管道中的水量不大,便選擇到河邊來清洗。
“今天是去早市上買的菜,這樣就比較方便啦。”該女士說,從14日開始,早市、菜市場等均已恢復,購買日常用品也較為方便,其銷售的價格也與平時持平。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該女士告訴記者,村子里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已經恢復,道路出行也無障礙。她10歲的女兒也已于今日開始復課,回到了校園學習。
在村子里,不少人家門口灰白色的水泥地上鋪滿了濕漉漉的稻谷,村民們拿著工具仔細地翻動。據村民們介紹,這部分稻谷加起來有好幾千斤,因曾在水中浸泡了五天五夜報廢了,現在只能曬干了做其他用途。
商鋪忙“烘干” 修車業務人氣高
陸埠鎮中心地帶,漸漸恢復往日的繁華。水果店、服裝店、電器店、超市……中心的不少店鋪開門迎客,同時店鋪內的沙發、家具也“挪”了位置,在人行道上“曬”干水分。
服裝店門口架起了一排排晾衣桿,上面全是未干的當季服裝及庫存,老板們正帶著口罩細心晾曬,被淹后這部分的衣服只能低價處理。
店門口、家門口,都成為了“烘干”皮包、被單、毛毯的場地。其中,一家裝修公司的30余塊板材因“身軀龐大”,占據了整個小區的綠化帶。“被水泡過了,質量不比原來,只能曬干了便宜賣。”正在忙于搬運板材的工人告訴記者。
與之相比,電瓶車商店的生意可謂“興隆”。商店老板娘已忙著不可開交,她告訴記者,近幾日前來修車的人實在太多了,店里3個修車師傅加班加點,業務也已經排到了一個月后,目前還有300多輛車等待修理。
“我每日從早上7時開始忙到凌晨2時,都來不及應付。”店里一位20多歲的修車師傅一邊與記者交談,一邊干著手上的活。
河姆渡渡口重開 便利過往行人
此前,姚江水位一度創下新高,河姆渡渡口也因此停運。16日,該渡口重新開放運營,記者有幸成為了首批橫渡的乘客。
一位準備渡河的女士,手里還推著電瓶車,她告訴記者,她打算坐船回娘家。“騎電瓶車的話,起碼要半個多小時,坐船就只要5分鐘,渡船恢復了以后真方便。”
而在該渡口北岸正是中國長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此前由于積水隔斷交通,工作人員無法正常上班,博物館閉關4天后,于12日重新開放。
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河姆渡文化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和干欄式木構建筑著稱,博物館也采用了干欄式木構建筑的特色,建筑基座高出地面。這一設計加上值守人員隨時注意排水,博物館沒有遭到洪水入侵。
在博物館門口,記者遇到兩位身著專業騎行裝備,從上海前來游玩的兩夫婦。妻子房琍琍告訴記者,因先生是資深“驢友”,兩人常常外出旅游。此前受到“菲特”影響,推遲了出行計劃。
“之前聽說浙江積水很嚴重,我們12號出發一路從杭州、紹興過來,發現已經退得差不多了。”房琍琍說,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河姆渡遺址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悉,博物館在12日開放后,已經接待了不少游客。
企業自救不忘受災員工
16日,記者沿途采訪獲悉,余姚的不少企業已展開災后自救,并且已恢復正常生產。
寧波普爾機電制造有限公司也是其中的一家。該企業位于陸埠鎮,是一家為專業生產全自動洗衣機減速離合器、雙桶減速器和軸類件的企業。由于企業與山區距離較近,山水奔涌而下,積水較為嚴重,致使企業嚴重受損。
記者在工廠門口看到,廠區的空地上堆滿了零配件,它們滿是污泥,數名女工正在清洗。而在廠區的左側,記者還看到一堆近2米高的零配件,這些是被水浸泡后報廢的產品。
該公司一名姓計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從13日已恢復生產,目前一半的機器已經開始運作,還有部分需要清洗。“員工從9號左右就主動回來幫忙,還說不需要加班費,可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受災也很嚴重。”
該負責人表示,考慮到員工的實際情況,他們將受災較為嚴重的員工及其家屬安置在企業宿舍里,同時考慮拿出一部分資金對員工給予補貼。同時,這幾日的工資也將進行雙倍支付。
“雖然企業也損失比較嚴重,可是從中看到了我們員工的凝聚力,加上我們很多客戶企業給我們送來了物資,現在覺得有強大動力,干勁十足。”該計姓負責人說,企業正在積極自救,不日將完全恢復正常生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