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如何創新、如何“互聯網+” 尤權說,福建的傳統產業比重較大,但傳統產業不等于“夕陽產業”,關鍵是產品有沒有創新,是不是適應市場的需求。 莆田的華峰紡織新材料,投入科研資金超億元,在全球擁有超過120人的設計與開發團隊,擁有國內外專利50多項,通過創新帶動工藝和技術不斷升級,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獲得世界前三大著名鞋類運動品牌(阿迪達斯、NB、耐克)認證的面料供應商,產品訂單已排到2017年后,其中自主知識產權產品Haptic簽約訂單排到2020年。 從供給側入手,通過技術、產品、業態、營銷、管理等創新,傳統企業才能從容地應對困境、突破重圍。 創新能夠發掘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在“互聯網+”時代占據先機。“互聯網+”時代是一個顛覆的時代,行業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在科技、信息的廣泛運用以及資本的大力推動下,企業創新需要花費的時間大幅減少,成功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過去我們去商場買東西,現在我們在互聯網上買東西;過去我們打的,現在我們用手機軟件叫車;過去我們講“百年老店”,現在不少企業從創立到市值巨大所用的時間也不長。 泉州的品尚電商,在國內首創“B2B鞋服產業鏈電子交易+P2P互聯網金融支持平臺+征信”模式,打造面向鞋服產業鏈的垂直電商平臺,截至2015底已經完成880億元的交易額,成功重構了整個鞋服產業鏈的交易生態。 福建繼續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比如,依托廈門大學建立的石墨烯工業技術研究院,采用校企聯合共建模式,與英國BGT材料公司和福建輝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吸引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諾沃肖洛夫加盟,這有望推動以石墨烯為核心、涵蓋觸摸屏、儲能、機電和生物等領域產業集群的形成。 未來的方向是,我們要通過整合各方資源,積極主動地融入全國乃至全球創新網絡,努力成為“參與者”甚至是“領跑者”。 福建將繼續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企業是經濟與科技的關鍵結合點,是最活躍的創新主體。福建的民營經濟發達,目前89.5%的研發投入由企業完成,84.2%的R&D(研究與試驗性發展)活動人員集中在企業,65.7%的省級科技獲獎成果來自企業。 創新是“放”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明確政府的權力邊界,在行政干預上多做“減法”,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
相關閱讀:
- [ 03-09]尤權代表:把創新貫穿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過程
- [ 03-04]省婦聯學習貫徹尤權書記在專題研討班上講話精神
- [ 02-27]省委召開常委會議 尤權主持召開省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
- [ 02-27]尤權主持召開省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