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認為“孩奴”多少是80后追求物質的結果,是被夸張的“孩奴”恐懼癥。“孩子要吃好的,穿好的,孩子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奶粉都要原裝進口”,“上學要上名校,望子成龍就給孩子上各種早教班。”網友認為,這都是物質壓力下家長的“奴性”,是對高消費行為的普遍夸大。[詳細]

孩子生還是不生?陳阿姨一家沒少開會。為了哄媳婦生孩子,當婆婆的陳阿姨三年來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家務,連兒媳婦的臟衣服也包洗了。用陳阿姨姐姐的話說,有時候做好飯盛好了,陳阿姨親熱地叫著兒媳婦的小名兒,還幫她拉椅子。“做到連我都看不下去的程度了,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詳細]

最近,80后準媽媽李春曉(化名),滿腦子都在想“孩奴”這個問題。她恐懼未來的日子,自己未老先衰,每天唯一的任務,就是給娃兒當“奴隸”,拼命掙錢養孩子。這使得性格活潑的她,脾氣變古怪。丈夫帶她到醫院心理科檢查,醫生得出的結論是,患上抑郁癥。[詳細]

有網友分析,從孩子出生到成年,花費主要是三方面:生產、學前花費和教育經費,沒有幾十萬,根本養不大孩子。先說生產費用,八十年代四五十元,現在已經上漲到四五千元。在這筆開銷后,孩子從0歲到6歲的學前階段,奶粉、尿布、早教、醫療、玩具、衣服、保姆、保險、每一項都是不小的開支。[詳細]

名為“寶寶奴隸”的網友發帖曬清單。月薪3300元,根本不足以支付女兒的全部生活費用,她坦言,除了奶粉、服飾、尿布、玩具這些瑣碎日常開支外,三歲女兒每年萬余元的保姆開支,每年近萬元幼兒園托保費,萬元保險費、早教課和鋼琴課費用,這些大筆花銷,每年都需要雙方父母支援三四萬。[詳細]

"孩奴"現象空襲80后。調查顯示,超八成年輕家長感到扶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太大。而養育費用水漲船高是不愿生育的首要因素。照顧一個孩子真的如上述這般恐怖嗎?我們從寶寶的“吃、穿、用、住、行”五大方面入手,教年輕的媽媽在既經濟又實惠的情況下,輕輕松松的帶孩子。[詳細]

80后一代生育高峰已到來。80后面臨這樣的尷尬:有些80后年輕夫妻都還是父母的“掌中寶”,對“育兒”缺少經驗,住院找護士,在家靠父母,這是他們育兒過程的寫照。這些給了我們一些觸動:年輕的一代,在家庭結構、社會環境等變化的今天,到底需要秉持什么樣的育兒觀念?如何去做?[詳細]

“誰都想把孩子照顧好,我孕期看了那么多育兒寶典,壓根派不上用場,還是把孩子交給老人。”想照顧好小寶貝,卻擔心自己手足無措反而給寶貝帶來傷害,宮女士的這種想法得到了現場多數80后父母的支持。也有80后這么想:“平時待在父母身邊少,孩子讓老人帶讓他們享受兒孫繞膝的快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