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舉行《福建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正式實施新聞發布會
2024-02-27 17:45:00? ?來源:福建省氣象局 責任編輯:馮韻 我來說兩句 |
2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持召開《福建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正式實施新聞發布會。省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德輝作主發布,省應急管理廳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處處長張廣新,省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處長林衛華、科技與預報處副處長張遠飛參加并回答記者提問。 《預案》出臺是氣象防災減災領域的一件大事 會上,吳德輝介紹了《預案》實施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亮點。 實施《預案》,將推動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明確氣象災害防御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落實落細氣象災害防范應對措施。 《預案》包括總則、組織體系、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恢復與重建、應急保障、獎勵與責任追究、預案管理、附則等九個章節;進一步明確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作為首要任務和應急處置工作的出發點,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健全了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聯動機制,氣象災害應對工作更加規范有序、運轉協調;進一步明確了職責分工,強化了各級人民政府統一指揮職責,細化了相關部門應急處置職責分工;進一步優化了預警等級和標準,完善了氣象災害預警標準。 《預案》于2024年1月14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實施,2011年4月17日印發的《福建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閩政辦〔2011〕95號)同時廢止。吳德輝強調,《預案》修訂出臺,是福建氣象地方立法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氣象防災減災領域的一件大事。 明確分災種應急指揮和響應職責 張廣新指出:“修訂后的預案充分考慮分災種、分類別防御實際需要,明確各成員單位針對不同氣象災害種類的應急處置職責分工。” 《預案》明確,臺風、暴雨、干旱等氣象災害事件引發的水旱災害應對工作,由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負責指揮應對;雪、寒潮、霜凍、冰凍等低溫天氣災害,由省減災委員會組織應對;氣象災害引發重大以上地質災害,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按照相關專項應急預案指揮應對;海上大風災害的防范和救助工作由省交通運輸廳、省海洋漁業局、福建海事局、省海上搜救中心以及其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負責;氣象災害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按照《福建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組織實施。 應急響應啟動后,各級各有關單位加強值班值守,有針對性地采取防御措施。重大或特別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啟動后,各級各有關單位進一步全面落實好各項防御措施,必要時采取停工(業)、停產、停課、休市等措施。 健全聯動機制強化風險防控 福建臺風、暴雨、強對流等氣象災害多發頻發,給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帶來極大挑戰。 吳德輝強調,《預案》出臺后,全省將持續優化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1262”氣象防汛聯動機制,具體措施有三個方面: 一是強化暴雨預警信息與應急響應銜接,各級氣象部門、防汛辦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和應急響應信息的實時共享。二是完善“1262”精細化城鄉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應急響應期間省氣象局常態化與省防指“一日兩會商”,根據臺風暴雨發展情況,優化服務時間節點、預報時段及預報標準。三是強化直達基層的臨災暴雨預警“叫應”機制,各級氣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氣象預警與災害預報聯動,各級防汛辦根據天氣實況和預報預警,加強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 氣象災害應急指揮更科學高效 《預案》完善了預警信息發布途徑,對氣象災害預警發布工作帶來一些新變化。 林衛華說:“依托福建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及‘12379’權威預警信息傳播‘一張網’,能更快、更廣、更準、更科學地傳播信息。” 氣象部門通過省預警發布系統拓展整合社會主流媒體、政務媒體、部門傳播渠道、應急廣播渠道等發布手段28類689個,建立省市縣“預警發布”兩微、抖音、今日頭條、百家號、人民號、企鵝號等七大矩陣式傳播,市民朋友通過12379網站、閩政通、中國福建、“知天氣”App、“福建氣象”“福建預警發布”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抖音號、預警終端屏、商超屏等傳播渠道便捷獲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針對《預案》中氣象災害預警等級和標準的較大修訂,張遠飛指出,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預警標準與氣候特點相適應,氣象災害預警標準中刪除了沙塵和霾這兩個災種,常規監測和預報工作不受影響。二是預警標準與災害等級相適應,省氣象局通過大量數據模擬和案例復盤確定預警標準,形成“實況+預報”的動態判定機制;強對流、低溫、高溫預警標準有一定提升,避免“大水漫灌”。三是預警標準與部門聯動相適應,如臺風預警標準增加外海漁場影響,四個預警等級更體現遞進式預警等。此次修訂取消了預警發布中的顏色標注,避免與預警信號顏色混淆。 人民網、央廣網、法治日報等中央駐閩新聞機構及省市主流媒體等20余家媒體記者參會,福建發布、人民網、央視網、新福建、海博TV、新浪福建同步直播。(中國氣象報福建記者站?李冬梅)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