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風云衛星 服務海上絲路 ——福建省氣象局風云衛星遙感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2022-04-19 13:39:00? ?來源:福建氣象 責任編輯:馮韻 我來說兩句 |
藍綠色的代表冰涼,橙紅色的代表溫熱……這些層次分明的色塊鋪展在海面上,勾勒出一張覆蓋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孟加拉灣等海域的近海表面海水溫度冷暖圖。 這是一張由國家衛星中心省級海上絲綢之路試點單位——福建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根據風云氣象衛星提供的觀測數據,繪制出的衛星遙感海溫監測圖。在圖中可以看見,海溫自北向南逐漸升高,從中國東南海濱延伸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廣大海域。 從福建出發,駛向浩瀚遠洋,這條熟悉的海上絲綢之路,曾是古代中國對外貿易和文化交融的海上走廊,“漲海聲中萬國商”;如今,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福建海洋強省戰略的指引下,福建省氣象局站在“風云之巔”,俯瞰海絲沿線風起云涌,描繪著一幅氣象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壯美畫卷。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風云衛星服務國際社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莊嚴承諾,作為中國氣象局“國省衛星遙感國際服務機制”的試點單位之一,福建省氣象局深度融入國家戰略,高度重視風云氣象衛星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工作,針對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區域海洋遙感監測的任務分工,相繼出臺相關文件提供政策保障,找準定位,聚焦重點,統籌推進,切實提高風云氣象衛星的綜合應用效益,相關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共建科研攻關團隊,打造良性循環模式。福建省氣象局依托福建省海峽氣象科學研究所,與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海洋學院組建研究團隊,匯智聚力,長期開展基礎前沿研究和重大技術瓶頸公關,打造出一支有專家指導和固定研究人員、有交流互動和技術互補的特色科研團隊。團隊成員長期深耕專業,通過定期交流研討等形式,圍繞“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海霧、海溫、葉綠素濃度監測等業務開展前沿研究,立足重點問題集中力量攻關,強化研究成果轉化,生成圖像、報告等決策服務產品。同時,團隊積極申報項目課題,形成了以項目經費支撐科學研究、借助科學研究解決關鍵問題、依托科研成果提升服務質量、從服務效果爭取更多經費支持的良性循環模式,迸發出強大的活力和創造力,切實提高風云衛星服務水平。 聚焦提升服務水平,研發特色業務產品。福建省氣象局充分釋放風云氣象衛星數據服務潛力,在提升數據應用水平方面持續發力,提升服務精細化水平。搭建“一帶一路”風云氣象衛星雙語(中英)服務平臺,完成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海洋生態監測,凝聚科技力量,整合應用研究成果,推動服務產品提質增效。海溫監測方面,福建省氣象部門在全國率先完成了多星融合的衛星遙感監測技術研發,對數據進行時間校正與深度一致校正,克服了單顆衛星監測海溫受云層影響拼圖容易產生缺測、監測頻次不連續、產品精度不高等缺點,提升了產品的連續性和美觀度,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個性、專業、優質的氣象服務產品。與此同時,福建省氣象局還積極爭取風云氣象衛星校驗基地在閩落地,努力建設新一代的國家海峽氣候觀象臺,為服務產品的真實性檢驗提供堅實的地面及海上校驗數據支撐。 一帶連世界,一路筑繁榮,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氣象事業重大而光榮的使命。接下來,福建省氣象部門將緊密圍繞國家目標統籌布局,不斷提升風云衛星國際服務水平;積極挖掘服務對象,與東南亞沿海國家及駐外央企、國企溝通,推進風云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效果的落地,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打造氣象命運共同體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