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創新!南平武夷山“雙擁+尊崇”模式見成效……
2020-12-28 11:30:59? ?來源: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責任編輯:王姍菲 我來說兩句 |
南平武夷山市曾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閩浙贛邊區革命斗爭的策源地,享有“紅旗不倒”之譽,并連續3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縣。 近年來,武夷山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大力秉承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的創新理念和重大實踐,不斷創新服務保障和雙擁共建工作機制、內容和方式,推動退役軍人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傳承紅色基因 匯聚軍民力量 底色浸染,發揮引領作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把雙擁工作作為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納入全市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總體規劃,列入每年《政府工作報告》重要內容。充分發揮赤石暴動烈士陵園、閩北革命紀念館等11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武夷山5A級景區的帶動作用,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在全市人員聚集、交通要道設置巨幅雙擁宣傳海報,以“雙擁大道”命名市區至景區主干道。 把國防教育納入全市各類院校教學計劃,組成了以市人武部、市委宣傳部等部門領導、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市委黨校負責人和部分中小學德育教師組成的國防教育隊伍,組織機關黨員干部、中小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4年來,為8所中學、大中專院校軍訓學生1.4萬余人。 今年7月,武夷山市決定將每年8月確定為武夷山“擁軍月”。期間,全國退役軍人游覽主景區享有門票半價優惠,重點優撫對象和全國“愛國擁軍模范”“擁政愛民模范”“最美退役軍人”可以1元門票游主景區。 近4年,全市共研究解決退役軍人工作、雙擁共建等重點難點問題60余項。 拓展工作內容 深化軍民合力 武夷山市堅持把支持部隊建設、保障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作為雙擁工作的重點內容,竭盡所能地為部隊辦實事、做好事。 每逢八一、春節期間,市領導帶隊到駐武部隊走訪慰問,了解部隊戰備、訓練、執勤情況和雙擁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4年來,為駐武各部隊送去電視機、空調、電腦等慰問品改善部隊官兵生活條件,贈送科技書籍豐富官兵業務文化生活,支援部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訓練場地功能。 著眼形勢任務需要,積極配合支持部隊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幫助部隊解決軍事演習、野營拉練、戰備執勤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對部隊工程建設在規劃、審批、用地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堅持把落實擁軍優撫安置政策作為雙擁工作重點,做到政策、資金、服務“三落實”。近年來,接收計劃分配軍隊轉業干部全部安置到黨政機關工作,接收率和安置率均達到 100%,實現了軍轉干部、部隊和接收單位“三滿意”。對符合安置條件的退役士兵,崗位安置率100%。為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舉辦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630個。全市軍休干部、殘疾軍人、無軍籍職工接收安置任務按期完成。 制定出臺《武夷山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擁軍優屬工作實施細則》《武夷山市助力隨軍家屬就業工程組織實施方案》《武夷山市2019年高中階段招生工作實施細則》等文件。4年來,為300名未就業隨軍家屬發放貨幣化安置補貼;43名軍嫂安置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并享受“五險兩金”待遇;183名軍人子女進入市中小學名校,按類別享受報考高中加分照顧政策。 引導社會團體特別是非公經濟組織支持和參與雙擁工作。發揮“企業擁軍協會”“婦女擁軍協會”作用,組織青年志愿者為優撫對象做好事;開展軍人免費游覽景區、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等擁軍活動。今年疫情期間,深入開展“雙擁酒店”“雙擁超市”“雙擁書店”“雙擁銀行”“雙擁藥店”“雙擁影院”“雙擁教育機構”“雙擁理發店”活動,既關愛現役軍人及家屬、退役軍人群體,又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緊貼任務需求 激發軍民偉力 面對武夷山人民對子弟兵的深情厚誼,駐地部隊官兵始終把武夷山當故鄉,把武夷山人民當親人,在完成自身戰備訓練任務的同時,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主動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駐武部隊主動服務地方建設,經常組織官兵深入敬老院、社區開展服務活動;出動民兵參加人居環境整治、防控非洲豬瘟等工作。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駐地部隊子弟兵的身影。駐地部隊主動承擔防抗臺風、山林滅火、搶險救災、維穩安保、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任務,每當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即將到來時都進入等級戰備狀態,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4年來,市人武部修訂完善抗洪搶險等8類非戰爭軍事行動預案,出動民兵21批參加抗洪搶險,解救、轉移被困群眾2156人。2019年,在武夷山遭遇50年一遇的洪災期間,先后出動駐武部隊及民兵參加抗洪搶險,解救、轉移被困群眾1779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