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俗博物館:用文創給“助農”插上翅膀
2020-12-14 17:31:24?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顏財斌 我來說兩句 |
下杉溪村的農產品進駐福建文創市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張佳美在電商園里直播帶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東南網8月25日訊(本網記者 馮川葉 李姍姍)近日,全省各地、各部門單位積極推薦決戰脫貧攻堅中涌現出來的優秀案例。本期案例展示,挖掘了優秀案例背后生動的脫貧故事。這些脫貧故事是各地各部門創新幫扶模式的實踐成果,也是“福建影響力”的真實寫照。 福建民俗博物館:用文創給“助農”插上翅膀 在日前開辦的福建文創市集中,一列“助農號”列車尤為引人注目。這是來自福建民俗博物館與對口幫扶村建甌市龍村鄉下杉溪村聯合帶來的愛心助農攤位。這里展售的都是當地優質的綠色農產品。 下杉溪村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錐栗、毛竹、楊梅、竹蓀、高山生態蔬菜等綠色產品是這里的主要產業。由于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這里的優質農產品“藏在深山人未知”。 “結合了實際情況,決定用文創為農產品賦能,用文創的思路助力脫貧攻堅。”福建民俗博物館在多次考察后,就確定了幫扶的方向與對策。福建民俗博物館利用手中的文創資源為村里請來了包裝設計團隊,將文化符號注入包裝當中,讓朱熹、袁樞、練雋等文化名人“穿越”帶貨,為家鄉特產代言。同時,福建民俗博物館借助福建文創市集承辦方的優勢,為下杉溪村設置了愛心助農攤位。 “我們短短一個小時里就賣出了60多份的產品,價格合理。更讓我們開心的是,還有不少顧客加了我們網店的微信,成為我們的回頭客。”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周文暢、葉金蘭夫妻倆對于初涉文創的體驗非常滿意,他們說,客戶一看我們的包裝就知道我們來自建甌,嘗過我們的產品就能感受到我們的品質,不愁沒有回頭客。下一步,福建民俗博物館正和他們一同在產品品牌化上繼續發力,用文創為助農插上翅膀。 泉州市婦聯:“電商+農戶”鋪就巾幗致富路 “直播是今年很火的趨勢,我這邊的貨都是直接到樓上的入駐企業拿,他們讓我免去了囤貨的成本,更多的流動資金可以投入到店鋪運營操作里去,目前直播效果不錯,每天晚上有幾百元營業額。”在永春縣蘇坑鎮電商園里,貧困戶張佳美對于直播賣貨已經非常熟練。2018年,在了解到張佳美高中畢業工作不穩定后,鎮里在電商園為她安排了公益崗位,每月有2000多元穩定收入。電商協會婦聯還安排專人對她進行電商知識培訓,如今,她已經把自己的網上陶瓷商行打理得有聲有色,每月還能增收一兩千元。 蘇坑鎮電商園是永春首個鄉鎮級電商園。在泉州市婦聯的引導下,2019年這里成立了電商協會婦聯,創新“電商+農戶”模式,采取“一對一”精準扶貧方式,將電商園打造成為婦女創業就業基地。張佳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如今,電商銷售已經能夠滿足張佳美和家人生活所需,她還努力用自己這幾年所學的經驗,去幫助其他女性創業者。 2018年,蘇坑鎮電商園被評為“泉州市級婦女創業就業成效明顯點”,借助電商園平臺,不僅為當地農副產品打開了新銷路,增加女性就業崗位,還通過培訓,培育出多家農業互聯網企業,帶動廣大婦女在家門口創業。在泉州市婦聯的牽線下,當地也正整合資源,探索更多貧困戶增收新渠道。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