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全面小康的福建印記 > 典型案例 > 正文

“非遺幫扶”助鄉村振興致富鼓干勁

2020-11-23 17:30:00?作者:雷沛弘?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顏財斌   我來說兩句

“我現在覺得渾身都是勁兒!”--這幾年,貴州銅仁松桃苗族自治縣長興堡鎮五里村繡娘楊云方正在家里繡衣服,她美滋滋地說,這幅繡可以掙2000元。在貴州銅仁松桃苗族自治縣武陵山苗繡基地,曾經是貧困戶的楊云方干勁十足,與當地繡娘一起加班加點趕制旅游繡品,繡娘們說是蘇州的旅游幫扶單位將脫貧工廠建到了他們的家門口,讓不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月平均收入4000多元。(11月16日中國文明網)

學會一門手藝,全家有望脫貧致富這不是遠景。因為鄉村的剪紙、刺繡、繪畫、金屬鍛制、建筑營造等在內的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帶動城鄉就業、促進脫貧增收的作用。據資料顯示:從2018年7月以來,除了蘇州,全國其他文化和旅游單位也積極支持地方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超過2000所,帶動了邊貧群眾脫貧增收,助力了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將非遺作為扶貧產業讓鄉親們在小康路上有奔頭。不可否認,缺乏一技之長,通常是制約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重要因素。而實際上,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往往是傳統工藝的富集區,特色突出、數量眾多的非遺資源正等人開發利用。曾經,群眾守著非遺資源無從下手,與資源不“來電”,現在不同了,通過各地的扶貧對接,不僅將資源盤活,而且通過“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讓貧困戶掌握的傳統工藝更有用武之地。擁有一技之長的群眾,依靠自己的老手藝就能居家就業、就地脫貧。

以地處深山的貴州銅仁為例,近年來有了江蘇扶貧部門幫助他們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讓優質茶葉、精美繡品通過旅游渠道發展得很紅火。即便是年初受疫情影響,游人減少,可是,通過江蘇各地扶貧部門的努力,不僅很快解決非遺產品銷售難題,還幫助他們有效擴大消費。尤其在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的支持下,幾大電商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相關單位、企業和江蘇扶貧單位紛紛為他們“帶貨”,讓群眾對小康充滿信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非遺扶貧”讓鄉親們既富“口袋”更富“腦袋”。蘇州高新區還依托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對他們扶貧的群眾開展網絡培訓,如此“造血式”扶貧不僅助力村民技術見長,更拓寬其眼界、打開其思路,實現了富口袋與富腦袋同步。如今,在我國各地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里,各有關部門廣泛組織開展傳統工藝培訓,提升村民的產品制作能力、設計開發能力、市場拓展能力;各部門積極舉辦各類“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產品展示、展銷活動,組織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產品進入各景區、景點和公共服務場所,加大線上線下的宣傳和營銷力度……傳著手藝、賺著鈔票,還能守著娃、顧著家,讓群眾在物質上致了富,更在非遺傳承上融入了大世界。

因此,用好“非遺幫扶”,也能給鄉村振興注入活力,讓更多鄉親們在“非遺致富”找到奮斗“新途”,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倉山區委文明辦 雷沛弘)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字幕高清 | 亚洲午夜精品高潮影院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 | 青青青国产依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