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廈門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方法》立法情況的介紹
2019-08-12 23:22:25??來源:廈門市人民政府網 責任編輯:王培欣 我來說兩句 |
關于《廈門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方法》立法情況的介紹 《廈門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辦法》12月1日起 施行時間:2015年09月30日 主題:《廈門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辦法》 單位:廈門市法制局、廈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121人,這是我市現有各級代表性傳承人的數量,他們即使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也不愿放棄已經瀕危的“非遺”手藝。值得慶幸的是,政府部門通過法律,進一步規范了傳承扶持措施。昨日,市文廣新局、市法制局等部門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今年12月1日起,新制定的《廈門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正式施行。 2007年6月,文化部正式批準設立全國首個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包括廈門、泉州、漳州三個城市。隨著相關工作的深入開展,有關文化生態保護立法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工作的進一步推進,為此,我市專門研究出臺了《辦法》。據悉,這是全國第一次用法規的方式來推動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基礎上,《辦法》補充了建立市、區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程序,除了市、區以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某項非遺具有保護和傳承價值的,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門提出建議。 對代表性傳承人,《辦法》規定市、區每年要給予傳承補助,采取助學、獎學等方式支持傳承人收徒傳藝,對傳承人開展有關技藝資料的整理、出版等工作予以資助,適當為傳承人提供技藝展示平臺等措施。此外,《辦法》還鼓勵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習機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 在“文化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辦法》明確規定,市、區應當將閩南文化宣傳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把閩南文化納入干部學習、培訓必修課程;教育主管部門應開展“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活動,幼兒園、小學、初中應將閩南文化列入教學課程等,鼓勵市屬高校在相關專業開設閩南文化和文化遺產保護課程。同時,支持市語言文字管理部門開展閩南話水平測試工作。 《辦法》還從規劃上入手,規定由市文化主管部門會同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劃定文物保護單位、涉臺文物古跡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街及文化生態保護區重點區域等文化遺產保護紅線,報市政府批準后納入本市城市空間規劃體系及“多規合一”平臺信息管理系統。同時,還要建立專家咨詢論證制度,市、區安排閩南文化生態保護資金納入財政預算。 |
相關閱讀:
- [07-28] 國內外古建筑界大咖齊聚福州 共議古厝保護與傳承利用
- [06-23] 游古厝賞非遺逛博物館 福州海絲文博旅游月啟動
- [07-19] 聆聽福州古建:《福州古厝》圖書分享會將在大夢書屋舉辦
- [07-24] 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將舉行
- [07-29] 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舉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