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從搬新居開始——類烏齊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
2018-07-12 18:03:45??來源:中國西藏網 責任編輯:康金山 我來說兩句 |
置產業斬窮根 “加入合作社后,每個月有6000元的工資,現在吃穿不愁,孩子們也能夠安心上學了。”在吉多鄉達孜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配套產業達多陽光經濟合作社內,昂旺次扎向記者描述著自己搬遷后的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推進不是單純為搬而搬、為建而建,只有產業發展起來,搬遷群眾才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致富。” 李成光對記者說。 為此,扶貧開發區建設商鋪212間,帶動貧困群眾150人就業,每年的商鋪收益給建檔立卡貧困戶3000元以上分紅; 在吉多鄉香巴村建立全縣首個草產品加工合作社,2017年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6戶,戶均增收2500元; 在濱達鄉濱達村成立新民種植養殖基地,僅溫棚蔬菜種植就帶動18戶5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 針對貧困戶自身發展能力弱、缺技術、缺信心等情況,類烏齊縣對在縣城、中心鎮和產業園區進行安置的群眾,開展技能培訓,扶持發展勞務、運輸、餐飲等服務業,并通過提供公益崗位、轉移進城務工等方式幫助貧困群眾增加工資性收入。 李成光告訴記者,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借著這股東風,一項項富民產業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當地群眾積極參與其中,正昂首闊步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
相關閱讀:
- [ 07-12]共建生育文明 共享美好生活
- [ 07-12]長泰縣領導帶隊督查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 07-12]邵武昭陽街道舉行“共建婚育文明、共享美好生活”宣傳活動
- [ 07-12]步文司法所榮獲漳州文明行業四星級示范窗口稱號
- [ 07-12]從脆弱生態到滿眼皆“綠”——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的“綠色之路”
- [ 07-12]讓文明的光芒在交流互鑒中熠熠生輝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