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荒漠化沙化監測發出權威聲音
2016-12-28 16:49:49??來源:中國林業網 責任編輯:邢曉宇 我來說兩句 |
12月2日,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頭條分別以《寧夏、甘肅、內蒙古三省(區)沙漠化治理成效顯著 從“沙進人退”到“人沙和諧”》和《從“沙進人退”到“人沙和諧” 中國治沙經驗貢獻全球》為標題,對我國目前荒漠化和沙化現狀及監測方法進行了報道。國家林業局荒漠化監測中心教授級高工孫濤接受了人民日報的采訪。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社會各界及海外相關領域專家對我國防沙治沙及監測技術手段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先進領先技術和豐富經驗,正在世界防沙治沙領域發揮著示范和引領作用。為更好地宣傳我國防沙治沙及監測的工作成效,消除國外媒體不實報道造成的影響,荒漠化監測中心積極整理分析了歷年來荒漠化沙化監測數據。孫濤在采訪中指出: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已從上世紀末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10年間“減少”了三個多上海的面積。中國境內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10個重點沙區省份,經過幾十年的防沙治沙工作,到2014年底,10省區荒漠化土地面積相比2009年縮減了1022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縮減了6337平方公里。 自1994年,我國成立了一支專門為國家荒漠化和沙化防治提供決策服務的技術性單位——中國荒漠化監測中心,標志著我國荒漠化監測工作新紀元的開始。規劃院分別于1994、1999、2004、2009、2014年連續組織實施了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逐步形成了包括荒漠化和沙化宏觀監測、重點地區專題監測、定位監測、年度趨勢監測,以及沙塵暴災害監測、植被長勢監測、陸地干濕狀況監測及防沙治沙和生態建設工程效益監測在內的一系列監測內容。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監測經驗的不斷豐富,目前已采用2.5米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并開發移動地理信息采集軟件,借助平板電腦進行外業數據采集工作,大大提高了外業調查效率和調查質量,并開發了國家級荒漠化和沙化信息管理系統,便于數據管理與分析。監測動用了全國上千名專業技術調查人員,采用遙感結合地面調查,以地面調查為主的監測方法,使得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在硬件和軟件建設上達到了較高的水準,提高了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不僅查清了我國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布現狀和多年來的發展趨勢,而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監測體系,其成果為全國生態建設與荒漠化和沙化防治重大決策提供了科學的基礎依據,為推進生態建設和防沙治沙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在世界上發出了權威聲音。(規劃院)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