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黨群> 制作“長征頌”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專題> 長征路上奔小康
> 正文
2008年,中華桂花文化園建成了中國首個桂花主題文化館,被中國花卉協會桂花分會授予“中華桂花文化園”稱號。2015年,榮獲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福建省農業休閑示范基地。圖為俯瞰中華桂花園。(王雄林楷煜 攝) 新華網福州8月26日電(王雄)林畬鄉是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的“北大門”,毛澤東曾在此地寫下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不朽詩篇《如夢令·元旦》。26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福建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組來到林畬鄉,一路所見繁花似錦,丹桂飄香,處處皆美景,革命老區新興的花卉產業令人為之傾倒。 位于林畬鄉的清流海峽兩岸中華桂花文化園是國內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桂花專業博覽園,也是第一個按品種分區域規范化種植的桂花園。桂花園總經理藍積玉說,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桂花品種有160多種,桂花園內就有135種,其中百年以上樹齡的老桂花樹有3棵。再過一個月,桂花開時,將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 林畬鄉石下村是著名的閩西革命老區村,2013年,由于連續三年沒有村財收入,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石下村被確定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近幾年來,石下村在省市縣下派第一書記長效掛鉤的幫扶下,重點培育并發展花卉、苗木、茶葉及農業觀光休閑等新型現代農業,基本形成“三園一莊”(即萬畝生態茶園、千畝桂花文化園、百畝蘭花精品園和一個龍泉魚莊)的產業格局,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脫貧致富。截止2015年底,全村村財收入由2014年的0.5萬元增加到3萬元,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6920元增加到14230元。 選準一枝花,脫貧一個村。據介紹,目前清流縣鮮切花種植面積達8707畝,鮮切花總產值達2.6億元,帶動800多戶農戶參與鮮切花生產經營,直接相關從業人員2500多人,從業人員人均純收入達2.6萬元以上。 |
相關圖片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