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窮窩”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從于都縣古嶂村危舊土坯房搬到羅坳鎮大橋移民新村的陳佛生說,“去年,我家里有兩件大喜事,一是搬了新家,二是30多歲的兒子終于娶到了媳婦。”與陳佛山一起搬進大橋新村的,還有142戶。移民戶可疊加享受多重優惠政策:對于符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條件和深山移民搬遷條件的,可享受每戶1.5至2萬元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補助資金和每人4000元的移民搬遷補助資金,幫助辦理每戶5萬元金融貸款(財政貼息兩年)。目前,江西省已改造農村危舊土坯房69.5萬戶,近300萬農民告別透風漏雨的舊居。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現有83.4萬戶農民告別了危舊土坯房,紅軍和烈士遺屬遺孀及后代全部住上新房。 不僅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搬進新房的華屋村民組建了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形成“山上種油茶、田間種蔬菜、荒坡養蜜蜂”的產業發展格局,油茶種植面積300畝,蔬果種植面積176畝,養蜂300多箱,還設立了農村e郵服務站點,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同時,華屋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景點;大力發展采摘業為主的鄉村旅游。 據悉,江西省陸續有24.6萬群眾“挪窮窩”,搬遷到城鎮、工業園區和中心村。改革貧困戶技能培訓補助方式,由扶貧對象自主選擇培訓時間、內容、學校,貧困戶子女參加職業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達20多萬人。到2015年末,江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少到200萬人,兩年減少41%;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0.5萬戶,解決804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脫貧、旅游比翼齊飛 在于都嶺背鎮金溪現代農業休閑旅游觀光園,自2013年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園區務工、產業合作、直接幫帶參與發展,吸納20戶貧困戶入社開展產業合作和園區務工,帶動50戶貧困人口實現精準脫貧。以油茶、臍橙、蔬菜產業為重點,以農業科技為支撐,大力發展休閑、觀光、采摘、農家樂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 葉坪鄉華屋村 瑞金市葉坪鄉華屋村,全村119戶家庭全是蘇區干部和紅軍烈屬的后代,是著名的紅軍村,村民以合作社形式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山上種油茶、田間種蔬菜、荒坡養蜜蜂”,發展采摘業,并充分挖掘自身紅色資源,打造紅色鄉村旅游。 讓農村自己擁有的青山綠水變成財富,讓農民熟悉的鄉土文化變成鄉村旅游資源,把農村傳統農業辦成休閑、旅游農業,這些資源是農村有而城市沒有的稟賦優勢。這恰恰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論”的現實案例。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含義。”在扶貧攻堅戰中,江西省”輸血”與“造血”并重,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積極探索脫貧新路子。據江西省扶貧辦副主任涂俊偉介紹,2015年全省減貧72萬人,貧困人口下降到200萬。“十二五”全省貧困人口減少238萬人,減少54%;貧困發生率由12.6%降至5.7%左右,下降6.9個百分點,預計2018年消除絕對貧困現象,邁入了精準脫貧的“快車道”。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