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是攜筆從戎的英雄夢 長征隊伍很年輕:長征期間犧牲的約430名營以上干部,平均年齡不到30歲;倒在遵義戰(zhàn)役前線的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年僅27歲;少共國際師平均年齡只有18歲,師政委肖華上任時年僅17歲…… “是什么支撐這些年輕戰(zhàn)士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仍保持著積極堅韌的精神狀態(tài),踏過兩萬五千里漫漫征程?”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王馨安不斷追問。 今年27歲的王馨安,也曾是一名年輕戰(zhàn)士。7年前,正在北大讀本科的他,選擇保留學籍參軍入伍兩年,很多人不理解。 兩年軍營生活,讓他對當年的紅軍和長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生存壓力,更是信仰的力量,最樸素的對人民的信仰。《共產黨宣言》中說,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紅軍先輩們真正做到了。而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失的。”王馨安說,“紅軍中有很多‘紅小鬼’,人還沒有背上的紅纓槍高。相比父輩、祖輩,我這一代人成長在蜜罐里,享受著前人無法想象的物質條件。但相比于義務,卻更習慣講權利。上大學后,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能為國家社會做什么貢獻。那第一個貢獻,就先去為別人站兩年崗吧。” 除了信仰,在王馨安看來,長征之所以成為中國共產黨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關鍵,還在于實事求是的精神。 “遵義會議反映出中國共產黨人獨立處理問題、實事求是、自我糾錯的能力,使黨在危急關頭生存了下來。在我們的國家已經取得許多成就的今天,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仍然有著非凡的意義。” 整整80年過去了,金沙江的波濤、夾金山的風雪似乎撫平了一切,但獨立自主、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長征精神,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源源不斷孕育出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串聯成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歷史。 “對于年輕人來說,紀念長征,就是有個機會回頭看看,了解自己從何而來。”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