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總結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長征時期,黨領導紅軍在積極開展群眾工作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寶貴歷史經驗。一是建立健全群眾工作領導組織,保證群眾工作具體落實。為了加強群眾工作的組織和領導,長征中,各部隊都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了群眾工作的領導組織。中央紅軍從各軍團到連隊都設立了專門負責群眾工作的部門。二是創新形式,面向群眾開展宣傳。長征時期,黨積極拓展宣傳渠道,創新多種宣傳形式和方法。這一時期,黨和紅軍主要以宣傳標語、口號、指示、訓令、通令、布告、歌曲、戲劇表演、群眾大會等方式開展群眾宣傳工作,對加強黨群聯系發揮著重要作用。三是繼續開展土地革命,解放群眾。長征期間,黨領導紅軍在經過的地區,繼續開展土地革命,把土地革命和群眾工作相結合,通過打土豪、分田地,解放貧苦群眾,維護群眾利益。1935年4月底,紅九軍團進占宣威。入城后,“首先打開敵人的監牢,釋放了政治犯和無辜百姓,處決了一些酷吏,又沒收了由官僚資本經營的‘宣合公司’等庫存的火腿以及幾家土豪劣紳的3000多擔谷和許多財物,大部分分給了貧苦群眾”。“在紅軍的影響下,甚至出現紅軍尚未到,名聲早就到的現象,常有被壓迫的農民派代表要求紅軍繞道到他們鄉里去‘解放’他們。”四是重視民族工作,團結各族群眾。黨中央制定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為基本原則,以尊重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以建立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新型民族關系為主要奮斗目標的民族政策。 這一時期,也留下了一些背離群眾路線的沉痛歷史教訓。一是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路線將紅軍的三大任務改變為單純的打仗,取消了黨的群眾工作,致使中央紅軍遭受重創,被迫進行戰略轉移。二是陜北肅反運動,使許多無辜領導干部、青年知識分子遭到逮捕殺害,破壞了黨內團結,損害了黨和軍隊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出,長征時期,我黨認真貫徹、執行群眾路線之時,戰無不勝,軍民團結,成功實現戰略轉移;背離群眾路線之時,戰事失敗,民心渙散,革命有瀕臨絕境的危險。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