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能源市場:供應充裕 需求放緩
2016-07-26 08:51:14??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陳培源 我來說兩句 |
原標題:2015能源市場:供應充裕 需求放緩 7月7日,第65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中文版)(下稱《年鑒》)在北京發布。根據2015年的數據,過去一年全球能源的需求與供給已表現出長期趨勢,全球能源消費進一步放緩,能源結構正在向低碳燃料轉型。 《年鑒》于1952年首次發布,旨在提供及時、客觀的數據,幫助人們對能源問題展開探討并做出決策。 “BP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將繼續積極參與中國的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現代化能源體系的建設,大力增加對中國,包括天然氣在內的清潔能源供應,并積極參與國內的碳市場和碳排放、碳交易的建立建設?!卑l布會上,BP中國區總裁楊恒明表示。 2015 年所有化石燃料價格均下滑 ——BP經濟學家:發電領域天然氣正在替代煤炭 《年鑒》顯示,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的需求僅增長了1%,與2014年的增幅(1.1%)接近,增幅遠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1.9%)。其背后原因是全球經濟持續疲軟,而中國正在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這導致了能源消費增長緩慢。 在供給側,燃料的種類和可用性也在隨著技術進步而增加。美國通過頁巖革命已獲得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可再生能源的強勁增長提供了支撐。石油仍是全球的主要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費的32.9%,其市場份額出現了1999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就市場份額而言,煤炭保持第二大燃料的位置(29.2%),卻是2015年唯一減少市場份額的燃料。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市場份額為23.8%。2015年,所有化石燃料的價格均有下滑。原油價格(以美元計算)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年跌幅,并創下1986年以來的最大百分比跌幅。 由于需求增長放緩,加之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的減少,2015年來自能源消費的碳排放未見明顯增長,達到了近25年來碳排放增長的最低速度。 “從全球范圍來看,太陽能在過去10年中供應量增加了60倍,基本上每20個月太陽能產能就會增加一倍,這讓人目瞪口呆?!盉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Spencer Dale)表示,“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是能源供應極大豐富的時代。2015年我們看到兩個趨勢相互影響,就是能源供應不斷充裕和能源需求增速放緩,這兩個需求在2015年很明顯,而且我們相信這兩個趨勢在未來將繼續產生影響?!?/p> 戴思攀認為,當前全球石油供需形勢的變化將促使市場加速調整,預計今年下半年可趨近再平衡。不過,仍有兩大因素令油價上漲前景“蒙上陰影”。首先,全球石油庫存仍維持高位,消化庫存的過程將對油價上漲形成抑制。同時,隨著石油價格逐漸恢復,美國的頁巖油氣廠家開始增產。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石油市場在進行調整,石油價格大幅度下降,甚至下降到20~30美元一桶的水平,調整在逐步進行,逐步收尾?!贝魉寂手赋觯^去幾年低迷的價格并不正常。不過,“石油供應和大部分化石燃料供應如此充裕,即使反彈,也不會回到石油價格大幅度下降之前的局面,即每桶100美元的水平,那是2013年的水平,那種高價格再也無法企及?!?/p> 戴思攀同時指出,天然氣在發電領域日益占上風、LNG重要性的提升以及競爭格局的變化成為去年以來全球天然氣市場發展呈現出的三大趨勢。 “在美國天然氣已經取代了煤炭,成為發電領域最重要的一種能源,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這意味著美國電力行業的能源組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贝魉寂时硎?,盡管天然氣的非電力需求增速放緩,但由于去年以來天然氣價格的持續下行,使其在發電領域對煤炭的替代作用越來越顯著。 他表示,LNG在世界天然氣市場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斷提升。去年以來,亞洲LNG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已經開始與歐洲市場趨同,LNG價格的“亞洲溢價”正在消失。由于LNG運輸方式的靈活性,天然氣價格的敏感性得以在世界范圍內傳導,LNG正在讓天然氣市場逐步成為一個全球統一的市場。 “天然氣會發揮重要作用,BP業務的低碳轉型也體現了這一點?!贝魉寂史Q,在過去5~10年,公司產量的約60%為石油,40%為天然氣。而在2015年,公司史上天然氣產量首次超過石油產量,“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展望今后5~10年,天然氣會占據業務的60%,石油會占40%,體現出BP對天然氣業務的重視,也體現出今后20年亞太經濟的發展對天然氣這種清潔能源的依賴?!?/p> |
相關閱讀:
- [ 06-15]實現零碳排目標 澳大利亞維州將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 [ 02-18]廈門高耗能大型公共建筑將實施節能“手術” 減少碳排量
- [ 12-24]南開三美女“學霸”研發零碳排廢水處理系統(圖)
- [ 12-28]歐盟航空碳排費加重航企負擔 碳排費轉嫁消費者
- [ 03-03]福建建筑節能規劃出臺 廈門將試點碳排減量交易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