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這一天,袁林看著漫山遍河的部隊,心里是有幾分明白的。 他當時任紅三軍團政治部巡視員。憑著職業敏感,他從《紅色中華》報署名張聞天的《一切為了蘇維埃》文中,嗅出一絲新動向―――“文章說,保衛蘇維埃并不是固定在蘇區內消滅敵人,要打到敵人后方去。” 這是離長征僅十余天時,唯一公開發出的信號。 形勢明擺著。袁林說:“當時第五次反‘圍剿’剛失敗,大家心里都很煩悶,有人罵李德那一套洋玩意在中國行不通。”童小鵬記得,前四次反“圍剿”他老忙著處理俘虜,這一次卻閑得發慌,全被派去修堡壘。可沒有鋼筋水泥,擋不住飛機大炮,蘇區21縣很快銳減為約8縣。10月初,“形勢越發緊張起來”,不走不行了。 可走也走得莫名其妙。袁林帶著剛招募的六七百新兵拿著棍子梭鏢急赴于都,只見漫山遍野的部隊混雜大量輜重,連龐大的印鈔機都帶上了。大軍日行十余里。紅一師師長李聚奎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過去軍團首長總會當面交代任務,再緊急也打個電話,這次卻只指定方向前進,而且一天一通知。為何轉移?轉移去哪?均不得而知。” 劉伯承回憶長征,用的是“猝然決定”。 4 決定者之一的李德,這一天未過于都河。 他自憶半夜至拂曉一直在與項英徹談。于是,在中央紅軍已因一系列“左傾”瞎指揮被迫轉移的最后時刻,卻仍是由這位外國來的軍事顧問,向留在蘇區的負責人做最后交代。 黎明河霧,他騎一匹良種白馬,又另帶一匹馬專馱咖啡香煙,飛馳而去。 5 這一天,毛澤東疾病纏身。 蘇區已千瘡百孔,他的意見不被采納,卻仍在以蘇區政府主席的身份給留下的干部講話。這一天,檢點行裝,他帶了一袋書、一把破傘、兩條毯子、一件舊外套、一塊舊油布,兩天后出發。 聶榮臻記得,9月中旬與一軍團長得令秘密準備轉移后,曾一起找毛澤東想問個究竟。而毛澤東卻答非所問地提議:去看看瞿秋白同志辦的圖書館如何?當時的他能說些什么。親弟弟毛澤覃被留下(半年后犧牲),他也無法說些什么。 |
相關閱讀:
- [ 07-21]學習長征精神是新時代的“長征”
- [ 07-21]組圖:福建新四軍后代重走長征路 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
- [ 07-21]福建人民對紅軍長征勝利的重大貢獻
- [ 07-21]不忘初心,在新長征的征程中弘揚長征精神
- [ 07-21]國平: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