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6月15日電(記者蔡馨逸)“正月里來是新年,陜北出了個劉志丹,劉志丹來是清官,他帶上隊伍上橫山……” 仲夏時節,記者來到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采訪,松柏蒼翠的劉志丹烈士陵園里,回響著這首陜北百姓感懷劉志丹的歌曲。陵園劉志丹塑像昂首挺胸、凝視前方。 1925年,劉志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從黃埔軍校畢業,參加并領導渭華起義,組建工農革命軍;和謝子長等人開辟了以照金、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蘇區;領導陜北軍民粉碎了敵人的“圍剿”,為西北根據地的成立創造了條件;將陜甘邊、陜北兩塊蘇區連成一片,建立西北根據地,成為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和八路軍出師抗日的出發點。 1936年春節過后,劉志丹率部隊東渡黃河到山西打通抗日道路。4月14日,在與敵人的激戰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3歲。 劉志丹烈士陵園里,有兩塊鐫刻著毛澤東為劉志丹題詞的石碑,一塊刻著“我到陜北只和劉志丹同志見過一面,就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共產黨員。他的英勇犧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另一塊刻著“群眾領袖、民族英雄”。 “劉志丹將軍十幾年的革命生涯,都處在白色恐怖和艱難困苦的環境之中,但他從不畏懼,為了共產主義理想出生入死?!绷沂苛陥@黨支部書記張曉維說,劉志丹經歷了很多失敗和磨難,但百折不回,絲毫沒有動搖對黨和革命的信心。 劉志丹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出自他對祖國、對人民深切的愛。 出生在陜北農村的劉志丹,自幼目睹家鄉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的凄慘景象,十分同情窮苦大眾,萌發了改造社會、復興中華的愿望。在榆林中學讀書期間,受魏野疇、李子洲等共產黨員教師影響,如饑似渴地閱讀《向導》《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常常激動得徹夜難眠。 東征出發前,劉志丹對妻子同桂榮說:“我愛父母和鄉親,我愛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憤恨賣國賊,我憤恨墮落的政府,我痛惜中國人民深受苦難,因此才走上革命道路的?!?/p> “加入黨,就要為共產主義信仰奮斗到底。作為個人來說,奮斗到底就是奮斗到死?!边@是劉志丹的入黨誓言。“生而益民,死而謝民”,是他矢志不渝的人生理想。 日前,在劉志丹女兒劉力貞生前居所,記者看到了劉志丹烈士照片。照片上的劉志丹一身戎裝,目光含笑,英氣逼人。年近9旬的劉志丹女婿張光說,劉志丹參加革命后,與家人聚少離多,女兒劉力貞與他相處時間很短,“在日常的細微小事中,劉力貞看到了父親如何心懷人民、顧全大局,這對她的一生都產生了影響。” 劉力貞生前回憶,母親剛到根據地不久,父親就讓她給紅軍戰士縫補衣物、燒水做飯、照顧傷兵,他自己也常把馬讓給走不動路的小戰士或傷員騎,把棉衣給在戰爭中丟了衣服的戰士穿。打仗繳獲的糧食、衣物,大部都分給了窮苦群眾。根據地的戰士和百姓都親切地稱呼劉志丹“老劉”,稱呼同桂榮“劉嫂子”。 “他雖然沒有留給我們任何的物質財富,但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寬廣無私的坦蕩胸懷。他使我懂得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一切奉獻給了我們的人民和無產階級的壯麗事業?!眲⒘ω懺诨貞浉赣H的文章中寫道。 在張光看來,人民和革命事業在劉志丹的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即便在遭受失敗、冤屈時,這二者仍是他心中最重的砝碼。 1935年,在“左”傾的路線影響下,根據地展開了錯誤的“肅反”運動,劉志丹也成了“肅反”的對象之一。劉志丹坦然接受組織審查。身處險境、千鈞一發之際,黨中央和毛澤東、周恩來聞知此事,下令“刀下留人”。劉志丹后來勸告其他蒙冤同志:“不要想自己的委屈,堅持革命意志,我們的一切是為了人民大眾,不是為了個人。” “如此光明磊落,又如此委曲求全,劉志丹是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愿看到黨的分裂,更不愿因此給敵人可乘之機,給人民帶來傷害。”張光說。 提出“紅色”“白色”“灰色”三種斗爭形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安定、南梁、照金創立三個游擊區相互依托、相互支持,使陜甘邊根據地打開了新局面;實行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結合的方針,鞏固和擴大革命根據地……劉志丹在領導革命斗爭中不斷發揮著自己的軍事才能,取得了輝煌成績,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史上36位杰出軍事家之一。 “劉志丹短暫的一生,馳騁于西北黃土高原,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幾經風雨,幾多磨難,領導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在志丹縣劉志丹紅軍小學,師生們在激情講述劉志丹的事跡;“生而益民,死而謝民”的共產黨人精神,在那片紅色的土地上傳頌、承續。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