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積分兌現網絡陷阱
2016-03-28 16:45:54??來源:消費日報官方平臺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
對于層出不窮的“毒網址”,人們只需放平心態,不點即可,如果實在按捺不住,可以撥打銀行電話核實。當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力爭把“毒網址”控制在萌芽狀態,讓其沒有生根發芽的土壤。 最近,管先生的手機連續收到3條短信,發短信的號碼是工商銀行客服熱線“95588”,內容是“您的賬戶累計積分即將逾期清空,請登錄兌換現金”,短信中還附帶一個網址。管先生長了一個心眼,打工商銀行客服熱線咨詢,得知是詐騙短信。此類詐騙短信最近較多,除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的客戶也紛紛收到類似內容的短信,有人在手機上點擊短信內網址并按提示操作,結果銀行卡里的錢就被騙子轉走了。(3月23日《蘇州日報》) “毒網站”通常偽裝成銀行網站,竊取訪問者提交的賬號和密碼信息。它一般通過“積分兌現”等形式傳播,此類短信中一個經過偽裝的“毒網址”將點擊人連到毒網站,毒網站的頁面與真實網站界面幾乎一樣,要求訪問者提交賬號和密碼。很多人誤以為是銀行發來的,就按提示操作了,結果馬上中招,銀行卡里的錢很快被劃走。 近年來,被曝光的“積分兌現”短信詐騙頻繁出現,不少人上當受騙。據有關部門追蹤數據顯示,近半年來,全國假冒積分兌獎騙取市民信息的“毒網址”增長近6倍,達到3500多個,每天“中招”人數保守估計超過2000人,以平均每人損失3萬元估計,每天此類犯罪造成的損失額度超過6000萬元。 那么,“毒網址”如此猖狂,難道沒有執法部分監管嗎?當然不是。事實上,工信部和公安部都設有專門的監管機構,負責行業內的網絡安全管理。但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中,現有的處理機制很難及時有效制止“毒網址”。可以說,“毒網址”是隨著網絡普及而滋生的附屬品,執法部門的監管短期內難從根本上杜絕此類現象,所以,這就需要人們自己提高防范意識,警惕“毒網址”騙局。 其實,“毒網址”的技術含量并不高,但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受騙呢?主要原因還是詐騙者抓住了人們受積分兌現誘惑而放松戒備的心理,加上很多人缺乏對網站真偽性驗證的知識和方法,從而讓“毒網址”乘虛而入。因此,對于層出不窮的“毒網址”,人們只需放平心態,不點即可,要相信“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餡餅”;如果實在按捺不住,可以撥打銀行電話核實,如果是騙局就千萬別點。當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力爭把“毒網址”控制在萌芽狀態,讓其沒有生根發芽的土壤。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