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認證 無擔保 無評價 “微商”購物且行且慎
2016-03-16 16:42:12??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尹訓銀)近年來,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微信成為人們使用廣泛的社交軟件。鑒于此,不少人從中看到商機,通過微信推銷各類商品,朋友圈“微商”應運而生。近日,山東省濰坊市消費者協會就接到不少有關“微商”購物的投訴。為此,濰坊市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微商”無實名認證和信用擔保,也沒有評價機制,交易風險很大,需謹慎購買。 超低價商品勿輕信 有些“微商”產品通過海外代購,說自己直接從廠家拿貨,免去不少中間環節稅,產品便宜,但大多數產品是國內高仿品。 濰坊市消協提醒,正常的海外代購確因地域、關稅等因素,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但對于超低價或明顯低于正常價格的商品,消費者要謹慎購買,如食品、化妝品等關系健康的產品更需謹慎。 “曬單”信息可造假 目前,很多“微商”的“曬圖”信息存在造假的可能,除了盜圖外,還可通過小號“自編自導”對話,使用“對話生成器”軟件、請模特冒充顧客擺拍等形式來造假。 濰坊市消協提醒,消費者不要過分相信賣家“曬單”,要多看多問,增強辨識能力。 交易后要保留記錄 有些“微商”故意賣假貨,交易完成后便將買家拉黑、刪除,賣家再也無法聯系。 濰坊市消協提醒,“微商”大多缺乏第三方交易擔保,所以在交易過程中務必要核實好對方信息,盡量選擇有第三方交易平臺保障的渠道付款,同時要保存好相關聊天記錄等交易信息,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也便于揭露和監督侵權行為。 維權困難謹慎購買 在微信上開店,只是在朋友間進行交易,無實名認證、信用擔保、第三方交易平臺,沒有營業執照、評價機制,交易的風險很大。目前我國對微信代購監管尚存盲區,消費者維權很難。 濰坊市消協提醒,在微信朋友圈里買東西,需要具備一定的產品鑒別能力,除了看商品的宣傳圖片外,更要重點了解產品的規格、材質、產地等信息,消費者應結合生活常識、經驗來判斷“微商”所銷售產品的真偽。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