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費卡老板頻頻跑路,誰來管管?
2016-03-09 18:11:39??來源:中國質量網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
全國預付卡銷售規模約萬億,大量發卡行為未納入監管 預付費卡老板頻頻跑路,誰來管管? 剛剛推出“充500送400”等活動,在上海有至少六家門店、主打懷舊牌的 “年代秀飯堂”一夜之間就關門了!近年來,企業跑路現象接二連三,“瑪花纖體”“康駿養生”“代官山日料”“年代秀飯堂”……消費者蒙受損失卻申訴無門, 預付費消費卡無法兌現該由誰來買單? 六家店關門,供應商大吐苦水 紅領巾水手服、老臺燈……“年代秀飯堂”一直因店內特有的年代情懷主題,以及便宜的價格,備受消費者的青睞,甚至有不少白領將其作為午飯“食堂”。可就從2月29日開始,其在熱門商圈的六家門店居然統一歇業了。 “過年前我們幾個同事一人出100元,參加充500送400元的活動,結果才吃了300多元,就遇上了跑路!”在“年代秀飯堂”天津路門店附近上班的小秦氣憤地說,年后就發現他們店菜品非常不全了,比如黑糖糍粑過年之后就一直沒有,一頓飯的上菜時間要一個小時,只能派一個同事先過去點菜。不過這家店人氣高主要是因為真便宜,原價和外婆家菜品價格相近,充值之后再打折,折算下來就更便宜,四個人吃午飯一共只花十幾塊錢。 記者3月1日下午來到“年代秀飯堂”的天津路門店看到,大門緊鎖,門口有不少紅色油漆留下的字跡,寫著“老板不發工資跑了”“欺騙消費者”等字樣。 沙發上,一位40來歲的女士說,“消費者最多也就是一千元的損失,我是他們的茶葉供貨商,他們欠了八萬的貨款還不知道要不要得回來呢,財務的電話早就不接了,聽說還有的供應商幾十萬元貨款沒收回來。” 而位于西藏中路的雅居樂國際廣場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樓上的“年代秀飯堂”還欠了好幾個月的房租,物業也打算進行民事訴訟。 跑路前違規發卡“撈一筆” 記者了解到,預付卡分單用途和多用途,上述“年代秀飯堂”的充值卡屬于單用途的。早在2012年,商務部就發布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明確規定,單用途預付卡歸各級商務部門管,發卡企業應在開展此業務之日起30日內前往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備案。要是不備案還逾期不改正,要被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但問題就來了。首先街頭小巷、張三李四都在發卡,真去備案了嗎?記者查詢發現,上海商務委2016年2月最新公布的預付卡備案企業中,并不包含上述“年代秀飯堂”的股東上海小梁園年代秀餐飲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也就是說,這一發卡行為完全是違規的。跑路企業幾個月前就開始欠房租、跑路前卻還在賣卡。 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執行副會長范林根表示,目前上海辦理了備案的企業有366家,而沒有辦理備案的企業有數萬家,“辦理備案的都是大企業,沒辦理備案的多是小企業,也是倒閉風險較高的企業。” 其次,對于這些不備案的企業,監管部門做了啥?范林根說,盡管有了“辦法”,但該《辦法》并沒有對所有商家進行強制規定,對違規企業的處罰也很輕,是一個主要靠企業自律的“軟辦法”。而對于沒有法人資格的個體工商戶來說,制度則存在一定的監管盲區。越來越多的企業采取“預付卡式”的經營模式,這顯然暗藏著巨大的社會風險。 備案、監管亟待規范 別看一張預付卡金額不大,積少成多風險不可小覷。據上海市商務委數據統計,2015年一季度上海348家備案企業覆蓋2100多個網點,共發卡3143萬張,發卡總額為106.5億元。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有關部門估算,2014年國內預付卡銷售規模為9068.8億元,一半以上經人民銀行批準或商務部門備案,但仍有大量發卡行為未納入監管。 有業內人士指出,預付卡這個事說白了,就是消費者在商家那里買了個餅,每次只拿一小塊吃,結果商家不是把消費者買這個餅的錢給保管好,而是拿去給隔壁老王了!借錢還有利息呢,這預付卡相當于消費者借給商家一年的免息貸款,商家分次償還即可,這種不需要審核信用、沒有抵押的無息貸款對于商家來說,簡直就是金主撒錢了啊。 “預付卡問題頻發暴露出的其實是各地商務部門監管不力,事前備案也要加強事后監管。打個比方說,你等著壞人上門敲門說,我經營不善要倒閉了,這是不可能的。監管部門要走出辦公室,主動督促發卡主體備案,將其納入監管范圍。”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放管結合的大背景下,有關部門都得百尺竿頭、更加勤勉。 也有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吐苦水,一是缺人:預付卡雖然有了娘,但這個娘的娃太多,雙手難敵數拳,根本管不過來。二是難管:曾經想過要推行專款專用,但卻沒有第三方機構愿意充當這個“看門人”。三是缺錢:就算是有人管這個錢,真跑路了這點錢到底是給供應商、給物業、還是給消費者,也很難辦。 范林根說,最好的還是發揮信用體系的作用。如果一個卷款而逃的老板到哪都高鐵不能坐、賓館不能住、公司沒法開、房子不能買的時候,恐怕才能讓這種跑路的人少一些。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